老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安表叔做了几年代课老师以后就病倒了,去治疗的话需要花几万块钱,这对于当时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全家人愁眉苦脸苦思对策,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后无奈,达表叔公的弟弟金表叔公去了镇上的牛肉干厂,找到当时全县首富厂长,跟厂长签下了卖身协议,金表叔公免费在牛肉干厂干活十年,首富厂长出钱给安表叔治病。
安表叔出院以后身体下降了很多,代课也做不了了,只好带了媳妇一起出去沿海羊城打工,家里为了给他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还需要他来偿还,他的一双儿女也需要他来抚养。生活的艰辛和病痛的折磨,使这个年轻的男人过早的背负了太过沉重的负担,所以安表叔一直都是沉默的,即使跟邻里坐在一起的时候,他都很少说话。
达表叔公倒是看得很开的,他说生老病死都是万事万物的必然,没有必要萦萦纡怀,他依旧到有人去世的人家,为亡灵送行。越是看多了死亡的人,越是不在意身边的小事,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只要不是生死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这并不是洒脱,也不是麻木,而是对生死的淡然。
达表叔公是个很乐观的人,对见到的人都乐呵呵的,他经常十里八乡跑,都是步行,即使后来马鬃岭公路通了,他也依旧是走路。不管再远的主家,只要通知到了,他都会去。对于一些穷困的家庭,他都不会收取费用的,周围的邻里去世了,他也不会收取费用的。
“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收了你这钱,我也发不了财,还于心难安。不收钱不是因为我有钱或是你没钱,只是这也是我的一份心意。安安心心的过日子,把日子过好了,我也就心安。”
达表叔公很少下地干农活,因为常年都在外奔波,身体还算硬朗。但是常年风里雨里奔走,丧葬场所的香烟缭绕,鞭炮滚滚,长久的烟熏火燎之下,达表叔公的身体也一日比一日下降,时常住院治疗。
到达表叔公七十岁的时候,他就把所有的法事都交给了自己的徒弟,他的徒弟是我们本家的约叔。约叔是到了马鬃岭山腰做了上门女婿的,他待达表叔公比自己的亲生父亲还亲,逢年过节第一件事不是去看望自己的老父亲,而是先去看望师傅。但是达表叔公依旧每次有人打电话通知哪里有丧事,他都会去到现场,等起斋以后,他自己拿了木鱼和经书在大门口的方桌上为逝者念《往生经》。
达表叔公的仁义让村里人敬重他,他一直都难得闲下来,他闲下来了也很少出去串门,他到哪家去串门的时候,都会得到盛情的接待,没有人会因为他是丧葬的道士先生而对他不敬。没有穿道服的达表叔公就跟一个普通老人没有区别的,但他更愿意独自在家里翻阅经文,或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路。(未完待续)
(本章完)
第33章 灵魂葬者(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