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分裂的德意志和意大利[2/2页]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长江闲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出现和发展使德国城市在14、15世纪进入第二个繁荣时期。不过,1389年士瓦本一莱茵同盟在与美因斯大主教(选侯)、勃兰登堡边地侯发生冲突时瓦解,一些城市投靠诸侯。
      德国最强大、最重要的城市同盟是德意志北部的汉萨同盟。这主要是一个商业同盟,汉萨是“公会”的意思。汉萨同盟是逐渐发展扩大起来的。对它正式形成的时间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13世纪80年代(刘明翰的中世纪史),德国人维纳洛赫的德国史认为是1299年,马克尧认为是1358年。汉萨同盟的核心城市是吕贝克、汉堡、不来梅,后来加入的有科伦、普鲁士的但泽(现波兰的革但斯克)、哥尼斯堡。1358年对佛兰德尔实行商业封锁时,波罗的海东岸的里加等城市也加入进来。14世纪时汉萨同盟基本控制了北海、波罗的海的贸易。1367年,同盟有77个城市代表会议于科伦,确定同盟各城有公共财政和海军,具有独立的外交、宣战、缔约等权力,同时向丹麦宣战。1370年迫使丹麦签订《施特拉尔松和约》,承认同盟的贸易特权。这是汉萨同盟的鼎盛期。
      汉萨同盟的主要商业活动是中介贸易,将东欧、北欧的木材、牲畜、毛皮与西欧的呢绒、金属器等日用品交换,并把这类中介贸易垄断起来。同盟在许多国家设有商站,西到伦敦,东到诺夫哥罗德。
      汉萨同盟的盛期维持了一百多年。随着俄国、荷兰、英国等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形成,它的特权地位就被取消,1494年在诺夫哥罗德的商站被关闭,1548年在瑞典的商业特权被取消,不久在伦敦的商站也停业。
      三、政治分裂的意大利
      (1)5~10世纪的政治混乱
      自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退位,意大利的政治统一就再未出现,直到1870年。
      489年,西奥多理克在拜占廷皇帝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短暂的东哥特王国。526年西奥多理克死去不到十年,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就着手开始恢复在意大利的权力,554年东哥特王国灭亡。不过拜占廷在意大利的统治也并不稳固,565年查士丁尼死后,568年伦巴德人就出现在波河流域,拜占廷在意大利仅留下了一个在意大利中部的、从拉文那到罗马的总督管区。
      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568~774年)。751年伦巴德人又进攻拉文那,总督管区灭亡。教皇受到威胁,逐求救于法兰克人。矮子丕平打败了伦巴德人,把原总督管区的土地交给了教皇管理,于是有了教皇国,此事发生在754年。二十年后,查理曼灭亡了伦巴德王国,自己戴上了伦巴德王冠,并承认了丕平对教皇的赠与。大约与此同时,那个通称为“君士但丁的赠与”的文件第一次出现。这个文件说君士但丁在迁都东方时,把罗马城和意大利所有的行省、城市都交给了当时的教皇西尔维斯特,归他和他的继承人永远统治。不过这个文件在15世纪被人文主义者、语言学家罗伦佐瓦拉(1407~1457年)揭露为伪造的文件。
      公元800年,查理曼从教皇利奥三世手中接过皇冠,被罗马人欢呼为“罗马的皇帝”,罗马又成为帝国的都城。此事对意大利影响深远,决定了意大利未来历史发展的主要方向,从而把自己的命运同一些北方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843年查理帝国三分,他的长孙罗退尔占有意大利北部和东西法兰克之间的土地,并拥有皇帝称号。罗退尔855年死去。
      这时候,843年阿拉伯人已从北非出发征服了西西里岛。此后二个半世纪,西西里成为一个穆斯林国家,首府巴勒莫是穆斯林文化辉煌的中心。
      9~10世纪罗退尔的后人继续为新的入侵而苦恼。马扎尔人从匈牙利入侵伦巴德地区,阿拉伯人则以西西里为基地进攻意大利各地。
      951年,已故的国王罗退尔二世的寡妇阿德莱德请求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帮助她对付其丈夫的继承人。奥托一世打败了这个寡妇的敌手,并娶了阿德莱德为妻,这样他就得到了意大利王位。962年奥托一世又帮助教皇平定内乱,被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从此,意大利的历史就与德意志紧密相联。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由德国诸侯选出的国王就成了当然的意大利国王,并且是皇帝的候选人,唯有德国的君主才拥有合法权力,可以统治意大利。
      (2)帝国与教廷(1015~1250年)
      从11世纪开始,意大利北部、中部的主要事件是教权与皇权之争;意大利南部的主要事件则是诺曼底人统治的建立。先讲南意大利。
      11世纪初,拜占廷人、阿拉伯人、伦巴德人(伦巴德人在南意大利建立了两个小国,这时还一直存在)不断相互战斗,这就为虽已信奉基督教、但心里还想当强盗,并热衷干冒险事业的诺曼底人,提供了一个战场。他们当雇佣兵,帮伦巴德人打拜占廷人,又帮助拜占廷人打阿拉伯人。他们很快就要求不仅用金子和马匹,而且用土地作为他们的服役报酬。1030年,那不勒斯公爵在赐给一伙诺曼底人一块土地之后,诺曼底人便川流不息地涌向意大利南部。1059年,教皇尼古拉二世又把诺曼底人罗伯特所征服的土地作为教皇封地授予他,并预封他为未来的“西西里公爵”。这个行动既使诺曼底统治合法化,又使教皇对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的宗主权有了根据。1085年,罗伯特已占领了西西里大部,1130年他的侄子罗杰二世在教皇同意下,加冕为西西里国王。从此,西西里的诺曼底宫廷成为犹太人、拜占廷和阿拉伯文化集会地点,西西里也成为这些文化传入西欧的一个通道。
      1186年,红胡子腓特列一世让他19岁的儿子与30多岁的西西里王位继承人结婚,而使意大利南部并入神圣罗马帝国。
      这一时期,随着教权的上升,教皇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势力越来越强。先是1077年的卡诺沙觐见,然后是1122年沃姆斯宗教协定。虽然腓特烈一世(1152~1190年)决心维护皇帝的权力,六次入侵意大利,但大皇帝死后,来了一个大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教会的势力发展到顶点。到腓特烈二世皇帝(1212~1250年)时,他的统治就遭到教廷和一些意大利城市的反抗。他很有才气,爱好哲学、科学和诗歌,但他在位时却奠定了德国分裂割据的基础。他死后不久,西西里的王位就转到了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弟弟、安茹伯爵查理手中。
      (3)13~15世纪的意大利
      安茹查理的到来,标志着意大利历史的转折点。查理1268年登上西西里王国王位,正是德国的“大空位”时期(1254~1273年),德国在意大利的影响开始削弱。
      查理以后的三个世纪内,法国的历任国王也一个接一个地翻过阿尔陴斯山,在意大利追求领土和权力。14世纪初教皇势衰,教廷迁往阿维农,法国在意大利势力大增。
      14~15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五个主要国家,它们是那不勒斯王国(15世纪中期包括了西西里岛)、教皇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和米兰公国。

分裂的德意志和意大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