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追忆林徽因 百年见幽兰[1/2页]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长江闲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追忆林徽因百年见幽兰
      林徽因其人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与建筑
      林徽因16岁随赴欧考察的父亲游历欧洲,卜居伦敦一年,受邻居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将来一定要学建筑。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都选择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系,因为当时的宾大建筑系不招女生,林徽因改入该校美术学院,但主修的还是建筑。
      据《林徽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建筑学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事业,也是情感沟通的基础。从1930年到1945年,他们夫妻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有一幅图片两人一同倚坐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屋顶上,1936年的林自豪地相信自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宫殿屋顶的女性。
      她发表有关建筑的论文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与梁思成合着)、《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的鉴别问题》(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与梁思成、莫宗江合着)。
      林徽因与文学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着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在当时,知识分子是社会少数、精神贵族,像林徽因这样受过良好教育才貌出众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她承认自己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英语对于她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个“文化林徽因”。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受徐志摩影响很明显,但又有自己的特点。
      激昂
      林徽因
      我要藉这一时的豪放
      和从容,灵魂清醒的
      在喝一泉甘甜的鲜露,
      来挥动思想的利剑,
      舞它那一瞥最敏锐的
      锋芒,象皑皑塞野的雪
      在月的寒光下闪映,
      喷吐冷激的辉艳;——斩,
      斩断这时间的缠绵,
      和猥琐网布的纠纷,
      剖取一个无瑕的透明,
      看一次你,纯美,
      你的裸露的庄严。
      …………
      然后踩登
      任一座高峰,攀牵着白云
      和锦样的霞光,跨一条
      长虹,瞰临着澎湃的海,
      在一穹匀静的澄蓝里,
      书写我的惊讶与欢欣,
      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
      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
      永远膜拜,
      膜拜在你美的面前!
      (5月,香山)
      展缓
      林徽因
      当所有的情感
      都并入一股哀怨
      如小河,大河,汇向着
      无边的大海,——不论
      怎么冲急,怎样盘旋,——
      那河上劲风,大小石卵,
      所做成的几处逆流,
      小小港湾,就如同
      那生命中,无意的宁静
      避开了主流;情绪的
      平波越出了悲愁。
      停吧,这奔驰的血液;
      它们不必全然
      都去造成眼泪。
      不妨多几次辗转,溯洄流水,
      任凭眼前这一切缭乱,
      这所有,去建筑逻辑。
      把绝望的结论,稍稍
      迟缓;拖延时间,——
      拖延理智的判断,——
      会再给纯情感一种希望!
      一首桃花
      林徽因
      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象是春说的一句话:
      朵朵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
      玲魂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
      在有意无意间
      生姿的顾盼。
      看,——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
      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迹!
      八月的忧愁
      林徽因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
      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
      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
      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
      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追忆林徽因 百年见幽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