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向英雄致敬一场不可思议的战争[2/2页]

长江闲人的闲话坊 长江闲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这就是历史的崇山峻岭,让人们一眼就看见了她:“呵,这就是上甘岭!”
      原本是二等部队的十五军四十五师,这一战基本上打光,但是她从此昂首跨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主力的行列,因为她的战绩是——上甘岭。
      1961年3月,中央军委从全军中抽出三支主力第一军、第十五军、第三十八军,交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挑选一支,改建为中国第一支空降兵军。
      这位上将选择了十五军,理由是:“十五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他们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十五军。”
      国家赢得了地位,从此美国人将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西方人的标准是:要想成为强国,你必须击败过另一个强国的军队。将军们赢得了荣誉,几十年后秦基伟将军踌躇满志地登上国防部长的位置,不能说和上甘岭没有一点关系。
      历史已经记不完那一万多在战火中浴血的战士的姓名了,他们的身躯已经和朝鲜半岛的五圣山揉和在了一起。
      我们没有足够的大炮,甚至于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手雷,当时前沿阵地上的战士们唯一希望的是多给配点手雷,因为这个东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弹威力大多了。可是,黄继光手里仍然只有一颗手雷,因为这个东西我们造不出来,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进口。美国人可以动用b29去轰炸一辆自行车,而我们手里的反坦克手雷只能留给敌人的坦克,用来炸碉堡就算是很奢侈了。当年的美国随军记者贝文亚历山大写道:“(中国)部队进攻时,通常主要依x轻兵器、机枪和手榴弹。只有对付最有利的目标时,才肯动用迫击炮。”
      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它的军队。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从不和自己的祖国讲条件,没有任何奢求,决不会因为没有空中支援放弃进攻,决不会埋怨炮兵火力不够,决不会怪罪没有足够的给养,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甚至可以在长津湖华氏零下20度的气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有单衣;他们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他们中的每个人都随时准备着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
      美国人不是输给了地利。他们忘记了拿破仑一百余年前讲过的话:“中国是一头睡着了的狮子,我希望她永远都不要醒来。”
      上甘岭,不仅是一两个伟人的胜利,也不仅是几十个将军的胜利。当一个辉煌了两千年的民族破落后重新找回自信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可怕的。伟人与将军们所做的,只不过是合理的利用了这股力量。
      上甘岭的鲜血会不会被遗忘?五十年了,灵与肉都化为了清风明月,值此五十年祭将临,谨以此文悼念先烈于地下,希望大家能和我一道,摒除一会儿生命中的物欲,回忆一下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
      以色列老军人:中国红军,让世界不可思议
      “你快成红军了吧?”在四川境内再次见到数月前从瑞金出发,一路奔波到这里的武
      大卫老人,心中充满敬意的我不禁这样问道。“成红军?没有人能再成为中国红军!红军
      是世界历史上的绝唱!”老人神色严肃地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说得真是好!这
      句中国话同样可以用在这个老外身上,也可以同样从他身上看出来。从长征路上走来的他
      ,已经全然被红军精神深深地折服和感化了。今天,这位70岁的以色列老人,不仅身着一
      件印有“沿着红军的足迹——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鲜红大字的中国造t恤衫,而且张口
      就是红军的故事和奇迹。他见到中国人说红军,他给自己的外国朋友讲红军,他打国际长
      途电话告诉家人红军,他说走完长征后还要向世界宣传红军……
      安顺场胜过诺曼底
      “我是一个职业军人,参加过许多战斗。在战争理论和实践方面也颇有研究。但是,
      长征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战斗却给我上了一次又一次的课,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也
      超越并改变了我自己一生中积累起来的战争哲学与理论。”武大卫对长征中发生的战斗故
      事背得滚瓜烂熟,不仅认真作了记录,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中国,在世界各国,都发生了不少的战争。但中国红军长征却是惟一的。”在红
      军飞夺泸定桥的地方,当武大卫听说红军17勇士是爬着铁索冲过去的时,他怎么也不敢相
      信这是真的。他说,即便是今天,配备先进的武器也很难攻取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
      险要之地。在安顺场,他更不相信红军是靠小木船和筏子渡过滔滔大河的。当过特种兵的
      武大卫说,“按照我们的战争理论,如果没有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火力支援,没有渡河工
      具,是不可能在这里发动攻击的。而且是在上午9点开始攻击,这时太阳刚好照着河里的
      靶子,对岸敌人即便是闭着眼都能打着你。”“在国外,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被誉为现
      代战争史上最经典的登陆战。在我心中,安顺场才是真正的、最经典的登陆战战例!”老
      人以军人特有的眼光赞叹道。
      也许是职业军人的缘故,武大卫一路上深深地被充满传奇色彩的战争故事迷恋着。每
      到一处当年的战场,他都要详细了解当时的仗是如何打的,兵力对比、武器配备情况,有
      时甚至还会问飞机是从哪里飞来的等。据说,他有一次关于战斗的问题,居然把当地党史
      办一个专门研究红军历史的同志难住了。武大卫说,没有打过仗的人是无法读懂长征的,
      而打过仗的人也不能全部读懂。
      没想到长征路这样艰辛
      几个月下来,武大卫吃了不少苦,摔了不少跤。现在,他膝盖和手上到处都是伤疤。
      据陪同开玩笑说,他屁股上的伤疤有可能才是最多的,快摔成“世界地图”了。一次,由
      于年龄和体力的原因,武大卫走到了最后。天下雨,道路湿滑崎岖。一不小心,就一屁股
      坐在了地上,但他旋即就站起来了。走在前面的同伴大声问道:“又摔跟斗了吗?”老头
      若无其事地学着中国话说:“哪里,哪里!”事后,老人幽默地说:“我这么大了,不能
      像小孩一样摔跟斗就哭啊!”
      武大卫说,在走长征路之前,自己以为路途平坦,是一条适合大部队急行军的路线。
      这次一走,才知道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没有亲自走,任何人都是难以想像的。25000里长征路,不知道有多少座山,走过一山还有一山。不用说爬山,看都看累了。他开玩笑说:“每次走在山中,总觉得看不到黎明和希望,只有在地图中能找到。”许多路都是人迹罕至。如果不是当年红军走过,也许这里就永远没有人的足迹。老人讲述了一个笑话:“有一次,走在深山老林中,一只珍稀动物和我不期而遇。那只动物见到我这个老外,转身就逃逸得无影无踪了。我赶紧大声呼叫,别跑,我也是珍稀动物啊!也许,我是它见到的第一个老外吧!”
      “长征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血泪的历程。在敌强我弱的不对称条件下,前有堵击,后有追兵,没有后勤,没有供给,居然完成了万里战略转移,这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我可以说,今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事了。”武大卫老人坚定地说。我要向世界宣传红军“这次走长征路,是我一生中最大最重要最珍贵的选择。这不是一次旅游,而是一次人生价值、战争价值的学习之旅。”武大卫说,这种经历让我学到了许多在西方、在书本上、甚至在实践中都难以找到的东西。
      现在,武大卫对长征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懂得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他说,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受压迫大众的利益,他们尊重百姓,了解百姓,并为百姓谋利益。在所路过的一个红军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武大卫写道:“只有共产党才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并领导军队和人民走向胜利,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而在另一个留言簿上,武大卫写下了这样几句发自肺腑的话:“在每个关键时刻,总需要有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红军来说,毛泽东就是这样的一位伟人。”
      “走完长征路后,我要当一个宣传红军的宣传员”。其实,一路上,武大卫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红军精神宣传员。每次遇到人,他都口不离红军,总是向他人“叨唠”着一个又一个的红军故事。在一所希望小学,他还向同学们作了精彩的红军长征专题报告呢。
      武大卫十分珍惜这次旅程,现在,他已经写了数百页日记,记录着所见所闻,诠释着亲历的一切。他说,自己要收集尽可能多的素材以及与红军有关的历史文物,以便今后宣传时派上用处。老人还有自己的美好梦想呢。他想把日记编成一本书出版,把拍的照片搞一次世界巡回展览,还想把所亲历的一切告诉更多的外国朋友。据说,现在已经有不少外国的单位和个人向他发出预约,邀请他去讲解红军的故事。
      “我下半辈子的任务就是宣扬中国红军了!”老人微笑着说。

向英雄致敬一场不可思议的战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