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节 真理的追寻(上)[1/2页]

生命之谜(探索者物语) 时空漂流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真理的追寻:一位生物化学博士心路历程------------
      苏绯云
      有一位父亲说:“我希望我儿子长大后做一个科学家,所以我不要他去听耶稣,因为如果他信了耶稣,他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了。”我丈夫回答他说:“我自己是医生,我太太是生物学博士,我们的长子九岁就考入了大学,十三岁就得了数学学士,现在是计算机博士,长女学位包括化学和遗传学硕士,次女将是医学博士和生物化学博士。次子读数学和计算机,他们都是十二岁考入了大学,我们全家都是信耶稣的。”
      有些人以为信耶稣的人就不能做科学家,因为他们以为信耶稣是信教,科学家不能信教,因为科学家不会迷信,信耶稣是迷信。其实这是因为他们未有机会认识科学,也未有机会知道信耶稣是什么?
      凡事真理作主导
      我自己以前也有些分不清,直到我在大学时期,因为要选择主修科才开始思想。我问自己,我应该选修那一系呢?我对很多科目都有兴趣,而且修过的科目也好似读得来,怎么办?我想:我选修的科目对我将来的生活有必然的影响,所以我要知道将来的生活怎样才是有意义的,才能知道要选修那一科。但是我认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则是被我的思想所影响,而我的思想则是被我认为什么是真理所支配。想到这里,我发现要决定选修那一系之前,要先知道什么是真理──不变的事实。我需要知道什么是不变的事实,就是不会因时代、文化、地域或任何因素所影响或否定的事实。如果一些理论能因时空、文化而改变,那就不是真理,这些理论今天认为是真的,明天可能不是真的。如果我做的决定是根据这种理论岂不是愚拙吗?我做的决定,要根据那不变的事实,才不致失望。比如,要建一座桥,要根据不变的事实,就是地心吸力,根据这真理就可以计算用什么材料,怎样造才不会在地心吸力这不变的事实之下倒塌了。如果不管地心吸力这真理的话,再漂亮的桥也可以前功尽弃。
      有一位工程师小指头上带了一个戒指,我好奇的问他,那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他告诉我:曾经有一组的工程师,在设计建造一座桥,但是桥快要完成之前,原来计算好可以承担那重量的钢铁数量不大够,他们认为只差一点点,用承担力不大足的钢铁来补足就好了,怎知道就因为这一点点的差别,结果桥倒了,造成了伤亡。为提醒工程师以后不可以再让这种惨案发生,所以就以那桥的钢铁作成了戒指,叫工程师带在小指头上。这风格就流传下来。是的,只要一点点没有达到真理的标准,就可以导至惨剧的伤亡!
      那时我想,是的,真理是绝对重要,而且是不可没有的,但是什么是真理呢?真理要去什么地方找呢?那时我想,为什么我们开的汽车要用汽油,为什么不可以用牛奶、或汽水;也不可以一天用汽油一天用牛奶,也不可以汽油加一半汽水,用汽油……对我们的车子来说是真理,那么这真理是从那里来的呢?这很容易:这真理是根据设计汽车者的设计。设计者设计了用汽油的车子,所以我根据他的设计。他设计了这个机器,他知道这辆车子的“真理”。所以,要知道世界的真理,则要问世界的设计者。
      真理在圣经里
      但是,世界有没有设计者呢?当时我读了一点科学的课程,以为科学是万能的,科学最可靠。所以我给了自己一个题目“用科学证明到底世界有没有设计者”。另外,有一本书,是世界历久不衰,销售量最大,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又是无数艺术家、音乐家、文学家,甚至科学家最常取材的,它的中心思想是爱,对于大学生,最关心的事莫过于“爱”,我的同学,因为“爱”狂欢,也因为“爱”狂悲。每周末,同宿舍的女同学有约会就高兴的不得了,没有就会低沉。“爱”实在是年青人生活的中心,我喜欢这本书上所讲到的爱,但是偏偏它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疑问:“起初上帝(大能者)创造天地”。于是我给了自己第二个题目:“以科学证明圣经所讲的是不是真的”。
      如果这两个题目我能够得到答案,那么我就知道人生的真理是什么。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设计者,没有创造者,那么我们是偶然碰出来的,那么人生也没有真理,怎样生活都没有关系,也没有对与错,没有所谓道德,没有好或不好的标准,更谈不到人生的意义。但是,如果世界有创造者,而圣经所介绍的创造者真是创造者的话,那么,真理就在圣经里面,圣经就是人生的手册,好象车厂给我们汽车的使用手册一样了。我们就可以找到人生的真理,我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我在这里做什么,怎样才是有意义的生活,对与错,好与歹,道德与不道德,这一切也就有了标准。
      但是,要得到我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容易。我问了很多人,都没有得到我需要的回答,我需要的回答是“以科学证明……”。我甚至问了很多自称是“基督徒”的,虽然我不能说他们骗我,我也不应该说他们骗我,我想他们是诚实的,但是他们给我的回答没有“以科学证明”。他们给我的回答可以分析为两类:
      一、“我们有位创造设计者,圣经所讲的是真的,因为我信了耶稣之后,很平安喜乐”,我心里的响应是“那可能是心理作用,有个心理的寄托,自然觉得好,那岂不是自己欺骗自己”。
      二、“圣经是真实的,因为我向圣经所介绍的上帝,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真是灵验”。我心里的响应是“那可能是偶合吧!”
      追寻真理为要务
      得不到答案,我只好选修化学系,理由是:
      一、那个学校的化学系最好;
      二、化学容易读;
      三、化学不能自修,因为须要实验室的设备;
      四、我对化学也很有兴趣;
      五、学化学容易找养生的工作;
      主修系虽然是选了,但是对真理的追寻却不能停止,因为我要对自己忠诚。没有找到人生的真理,我不知道要如何活,学系与事业还是小事,因为以后还可以选其它的,可以改行业。但是,我又怎样知道我人生的方向,怎样评论对与错?我要做个好人,但什么才是“好”?如果我不知道自己走那一条路,又怎么知道谁是同路人,谁是终身伴侣呢?真理的追寻是当前要务。
      科学不能证明真理
      时间一年年过去,一直到进了研究院。因为多读了几年书,人也比较谦卑,才发现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只可以研究现在发生又可以重演、可以被观察的事物。科学求知的方法,是靠观察。不能被观察的事物,都在科学的范围以外。我就发现科学的求知法相当有限。事实上,所有的历史都在科学的求知法以外,因为不能重做实验。我要以科学方法求证的题目:“世界有没有设计者”,实在不在科学范围之内,因为不能重复世界的诞生,不能观察世界的开始。如果世界有设计者,我不能请他再造一次(科学要求还不只一次,还要多次);如果世界是偶然碰出来的,我也无法用“科学证明”。我就合理的退一步,我想,历史不能重演,但是可以看看有没有证据。就像今天法庭上的求知法,看看科学的证据是支持世界有设计者或是没有,看看科学的证据是支持圣经或是不支持。
      科学事实与科学家见解的分别
      我发现,有些时候我混淆了“科学的事实”与“科学家的见解”。前者是大家可观察的事实,后者是个人对这些事实的意见、见解、解释和推论。事实是不变的,但见解是人们的看法,不一定是真理。
      比如说:这里有一条虫,这是事实。这虫每星期长一公分,这是事实(可以观察)。根据这事实,我可以推论:一个月后它会长四公分。这是我的见解。可能错吗?事实可不可能异与我的见解?当然可能!除非我实在的观察它一个月。不然的话,可能它一个月后已不是虫,而是蝴蝶了!因此,只有观察的现象才可以叫做科学的事实。
      那么,我的观察是支持圣经所提的或是不支持?世界有创造者或是没有创造者?我把圣经的“假设”和无创造者──进化论的假设并列,看看我观察的事实支持那一种“假设”:
      一、生命的起源
      圣经的“假设”──各从其类,生命来自生命。
      进化的“假设”──从无生命进化成有生命。
      我的观察:生命唯有来自生命,没有例外,支持圣经。
      二、各种生物
      圣经的“假设”──各从其类,一类不能变成他类,(“类”是“范围”之意)生物界有不同范围,如狗生的永远是狗类,人生的永远是人类。
      进化的“假设”──类与类之间没有固定的范围,单细胞可以进化成为人。
      我的观察:各从其类,没有例外。支持圣经。
      三、新类的出现
      圣经的“假设”──创造已经完成,又是各从其类,因此没有新类。但是,因为后来被派治理这地的人不遵从设计者的话,因此开始有败坏有死亡,应有绝种。
      进化的“假设”──单细胞碰出之后,又继续机运地碰出其它种类,因此新类不断出现。
      我的观察:没有新类,只有绝种,支持圣经。
      四、化石的记录
      圣经的“假设”──各从其类,没有“过渡时期”的化石。
      进化的“假设”──无数“过渡时期”的化石。
     

第七节 真理的追寻(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