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挖参众人都到了,寒喧过后依次落座。张参头做为这次放山挖野山参的参把头,自然是头座,其次为边棍张五爷、金宝;队医米二爷;猎手王一发;车把式阿木札;腰棍李大壮、李二壮;端锅的李三壮;初把郎父亲和我坐在最末。作为一个挖参小队,自然要遵守挖参人的规矩。放山之前必须要祭拜山神爷、老把头,以祈求平安和挖到大山参。
酒过三巡,张参头发话了:“今个把大家伙拢在一起不为别事,眼么眼的农历三月十六还有几天就要到了,这一天对于我们挖参人来说可是头等重要的,耽误不得:三月十六,山神之寿。祭祀山神,把头保佑。放山快当,棒槌拿够。像往常一样要提前准备好上等的猪牛羊三牲,不劳诸位费心,我亲自出马。这次我们要去更远的地方,期待有着更多更好的收获呐,为此,今个不醉不归,喝酒!喝酒!喝酒!"
众人全都站起来跟着说:喝酒!喝酒!喝酒!年少的我顿感血液全都涌上了头,一口气连干了三大碗,没有事!不过,刚出来院门走了两步半一头栽倒在雪堆中,是喝多的父亲把我背回了家。
三月十五日这天,张参头用雪爬犁载着猪牛羊、生活用品从我家门口经过,他这是去了一百里外的镇子釆购来的。那猪牛羊都是纯一色的:黄牛、黑猪、青羊,身上一根杂毛没有。
贴响的时候,屋外挖了个地灶子,支起了大铁锅,锅里的水被烧地滚开滚开,咕嘟咕嘟的翻腾起白色的水泡,泛起的水汽映衬着落在山腰的红日,美极了。
猪牛羊三牲要用带毛的猪头、牛头和羊头,并用红布条连起来,为了讨个好彩头。
其余的部分也要收拾利索,去毛扒皮,清洗干净,在祭拜山神爷老把头之后,供村里所有人一起享用。
三月十六这天掌灯的时候,除了在张参头家准备晚上宴席的李三壮,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到了村子正中的山神庙前,庙四周燃起的动物油脂火把,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
我们村里的山神庙不算大,年头却有至少百年了。庙里供奉的是挖参鼻祖、老把头孙良。各地的山神庙供奉的山神多是本地山神,各种各样。各地山神是为保护自己所居之山的一方水土。所谓“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山神庙与佛祖、道祖、财神等覆盖面广且大的寺庙不同,山神庙往往不大,有的还是出于精神需求临时搭建。
三声锣响过后,拜祭正式开始。大壮哥和二壮哥将三牲供品抬进山神庙放在供桌之上,随后奉上的是四盘四碗,为清蒸鹅肝、油泼鲤鱼、熏鹿肉、野山菇炖山鸡、饺子、白面馒头、炸丸子、粘豆包。冬季水果匮乏,代之的是黑瓜子、杏仁、松子、榛子四碟。
供品上完后,张参头在老把头庙前上三道香许愿,并带领众人行三叩九拜礼。同时,张参头说一句,大家伙跟着学说一句:"
山神爷爷请回家,子孙好吃好喝供;
山神爷爷功德高,把您子孙来保护;
山神爷爷开开眼,叫俺能够拴大钱;
山神爷爷指指路,叫俺能够砍砍树;
山神爷爷乐呵呵,回去给您弄头猪。"
说完这些话后,再次跪拜。然后,众人慢慢轻轻地依次退出山神庙,走向灯火通明的张参头家。
三壮哥做菜的手艺没得说,远远地就能闻到张参头家飘过来的诱人菜香。据说他父亲十岁进宫,边侍奉爱新觉罗载湉,也就是光绪帝,边师从清廷有名的御用厨师王小余之后人,习得一手做菜的好手艺。李家三兄弟,只有李三壮学得父亲做菜的精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光绪帝去世后,爱新觉罗一溥仪皇帝继位,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后控制其为伪满州国政权傀儡,李三壮的父亲有着身为中国人的良知,心想如果继续为日本人的帮凶服务,自己不也是帮凶了吗?遂愤尔告病还乡。
张参头家院子四周的红灯笼、火把照亮了每个赴宴人的脸。男女老少有说有笑,回荡的笑声温暖了尚未消融的冰雪。宴席的头座自然是空着留给山神爷老把头,张参头带领大家伙给老把头嗑了头,感谢他这么多年的照顾。为这次放山挖参讨了些吉利的话语后,众人落座,宴席才算开始了。
 
第十四章 拜山神爷、老把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