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祖传的刀剑录记载,中国最早的冶炼技术始于炎帝时期,那时已经可以冶炼出红铜了。当然不可能达到自然铜那样纯,其中含有一些从矿石中带来的杂质,如少量的铅、锡、铁等。只是由于锡、铅含量很少,还不能称为后来的青铜。但是人们可能由此而无意中认识了这种与青铜接近的合金,并且逐渐认识到这种合金比红铜有许多优越性。如果矿石是铜锡共生矿,则在800摄氏度左右的木炭或干柴火焰中并不难得到青铜。最初的青铜大概即是这样发现的。从铜矿石中炼出红铜需要更高的温度,1000摄氏度以上。这种经验长期积累,再与烧陶业所提供的技术条件相结合,因而开始有意识地先冶练出红铜,然后再加入锡配制出青铜,这就是有意识地提炼青铜了。
古代世界冶炼生铁的技术最早发现于中亚。由于炼铁炉过小,鼓风力弱,只能炼出海绵状的块炼铁。从春秋晚期开始,中国在炼铁技术上就开始独领风骚,竖式炼铁炉成了生铁冶炼的主要设备。特别是到了汉代,国家专营的冶铁作坊技艺精进,使生铁得以大量生产。
铸铁炼制出来之后,因为性脆、缺乏韧性而不适合锻造优良的铁器。而适合锻造铁器的铸铁,取决于炼铁炉中的温度和添加的材料不同,分作白心可锻铸铁和黑心可锻铸铁两种。白心可锻铸铁具有比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黑心可锻铸铁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这种技术的关键是将普通铸铁长时间高温加热,使其中的化合碳发生变化。当碳的含量介于铸铁和钢之间,其性质也随之变化,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并保持了一定的硬度。这种技术叫铸铁柔化术。
炒铁是古代中国钢铁冶炼的重大发明,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炼铁术。方法是把含碳量过高的可锻铸铁加热到半流体状态,再和铁矿石粉混和起来不断“翻炒”,让铸铁中所含碳元素不断渗出、氧化,从而得到中碳钢或低碳钢。如果继续炒下去,就得到含碳更低的熟铁。
总的来说,铁匠人对温度的把控是技艺的精髓,矿石的质地是根本,锻造方法是关键等等。这几个方面决定了打造出来的工具的硬度、强度、锋利度和耐磨的特性。掌握这些技能需要有老师倾囊相授,学习者还需要用敏锐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以后,会和你慢慢说。”
父亲略微停顿,我忙给他倒了杯水。因为我知道,更精彩的讲述马上就要开始啦。他曾答应给我讲述铁匠人的最高追求,“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的中国名刀剑!
“名刀名剑可以说是倾住了一位,甚至几位匠人一辈子的心血才铸造出来,特殊的才质和精湛的工艺只会薪火相传。《刀剑录》上记载了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刀剑,而这个世界只有中国一家独秀!
鸣鸿刀。说起此刀,就不得不提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金剑,轩辕剑。相传此剑为众神采集首山纯铜为黄帝讨伐蚩尤铸造,铸造之时风神鼓风,雷神锻打,雨神淬炼。金剑出炉之时,原料尚有剩余,由于高温未散,还是流质的铸造原料自发流向炉底,冷却后自成刀形。黄帝认为其自发的刀意太强,足以反噬持刀者。恐此刀流落人间,欲以轩辕剑毁之,不料刀在他手中化为一只云雀,变成一股赤色消失在云际之中。之后,鸣鸿刀便彻底消失,其余资料无记载。该刀长三尺,光从材质的资历上来看,鸣鸿刀足以与轩辕剑相提并论。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配刀,名为苗刀,被后世尊为“苗刀之祖”,“短刀之祖”。苗刀,刀长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指甲印花纹,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牛角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龙骨固定。涿鹿之战中,苗刀败给了轩辕剑。蚩尤败给黄帝后,黄帝用轩辕剑砍掉了他的头颅。
龙牙、虎翼、犬神上古三大邪器。相传锻造原料中使用了许多恶毒之物,并有多种诅咒缠缚。夏朝末期为君主桀所有,之后暴政开始。三刀被供奉于夏朝太庙。商汤攻入夏朝太庙之时,黑云遮天,鬼哭神嚎。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为三股妖风袭来,顿时商朝大军死伤无数。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金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时代迁移,北宋著名铁匠韩蕲在一处深山之中发现了商朝太庙的遗址,并开启封印得到了龙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时碎铁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后由韩蕲与宫廷铸剑师合力铸造,耗时一年零八天,铸成降龙、伏虎、斩犬三把铡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于开封府,时任开封府尹包拯成为第一个“开封三铡”的持刀人,真可谓物极必反。
大夏龙雀,古代名刀,为春秋五霸中之晋文公所有,在后来的第三次晋楚战争时,败给了名剑湛卢。
青龙偃月刀,为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所
第五章 薪火相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