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听到父亲说《刀剑录》,我皱起眉头,撅着小嘴不满地说:“是那些破破烂烂已经发黄散乱的竹片和羊皮吧,被您当成了宝贝经常看,却从不让我看一眼!”
      “呵呵,生气了?”
      “哪里有!不和那些破烂玩意生气!”
      父亲阴沉着脸,看得出来对我刚说的话很是不满!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为何事如此。
      “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坐下!今天和你好好说道说道。”不容辩驳的话语和语气,透出无比的生气!
      “山雨欲来风满楼呐”,我心中开始忐忑不安,“父亲一向不发火,是村里出了名的好脾气,而且从不与人争辩。刚才我说的‘哪里有!不和那些破烂玩意生气!这句话一定惹到他了!”
      摊上了出生以来最难遇到父亲发火的我赶忙正襟危坐,等待黑云下暴风雨的洗礼。
      “中国铁匠人奉我族老祖宗欧冶子为祖师爷,那些发黄的竹片,正是欧冶子穷其一生感悟和心得所著而成,名为《刀剑录》的组成部分。刚著成时并不是如你所见:如此破破烂烂发黄散乱。两千多年前,它由竹、木制成的简和牍编连成册,星辉闪耀都不如它光鲜亮丽。古时的册就是现在的书籍,在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册”字,是这样写的…看,是一个象形字,参差不齐的竖笔,代表一根根的简,中间的横笔,则代表用以编缀的丝绳。因此,所谓的册,就是以简写成的书籍。竹简是中国古代先民发明的记录样式。小块的竹片、木片称为简,大块的称为牍。”
      “爹,甲骨上的文字是用刀刻上去的,您说的竹简是书籍,那竹简上的文字也是用刀刻上去的吗?”
      “据我所知,实则不然。竹简上的文字是用毛笔蘸黑色的墨写上去的!在竹简上写字的毛笔,笔毫大多较硬,因而能够写很细小的字。故给人一种错觉,认为竹简上的文字是用刀刻上去的。甲骨文上的文字确实是用刀刻上去的。商代已经有了刻写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和铸于铜器上的金文。一些人因此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甲骨和青铜器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载体,这种观点不准确。甲骨文和金文都是因为特殊需要而书写的文字,甲骨文是商王和一些贵族占卜的记录,而金文则是为了纪念一些特定的事情而铸刻于铜器上的文字。甲骨和青铜器都不是当时真正流行的文字载体。商代把史官称为“作册”,史官是专职从事历史记录的官员,每天与简册打交道。商代通行的文字载体应当是以竹、木制成的简牍。”
      “祖师爷将《刀剑录》写在简牍上容易理解,可随后为何又写在文字载体羊皮上?”
      “《刀剑录》以祖师爷感悟和心得为本源,由其开著,并非他一人完成,而是由祖师爷及其族中后人共同完成。它是一部不断改进完善、汇集欧阳家独特炼铁、铸造术智慧的书。后人将其写在羊皮上,大概是觉得竹简太重;再者年代久远后,编缀的丝绳会断,不便于携带保藏保存。”
      “那我祖父的死,不仅仅是因为不为日军打造军刀吧,应该与《刀剑录》有关!”
      “既然你看出

第四章 《刀剑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