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七章 隐患[1/2页]

盛唐红妆扶龙局 叶北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楼兰。
      伏色摩那的王府的牌匾已经被摘了下来。
      楼兰王下令赏赐郭子仪黄金一百两,李默、薛琪,赏黄金五十两绸缎一百匹。
      伏色摩那的王府被查抄,所有财产籍没。
      张修和郭子仪正在伏色摩那的书房中翻阅着文书,想从文书中寻找一些红妆的信息,此时李默和薛琪也从门外走了过来。
      还没等李默开口,薛琪便开口道:“我和李默查过了,班察波光是昨天晚上被人带走的。”
      李默看着薛琪抢着说话,等她说完之后才道:“蓝羽在逃跑的时候需要人质,没想到她当时竟然会有这样的判断力。”
      这时,从门外传来一个声音,“还有一件事情,你们有没有发现王府的财宝都已经不见了。”郭子钦穿着一身明光甲大步走来,金色的头盔和护心镜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辉,郭子钦亲自将众人的赏赐运到将军府,接见众人。
      众人见楼兰都督到来,皆行礼。
      郭子钦步入正堂,看着众人道:“诸位不必多礼。诸位一同破获此案,我代表节度使大人对诸位表示谢意。”随即郭子钦将话题转向了此案,“楼兰兵变的计划未得逞,但是蓝羽潜逃,足以看出蓝羽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此人极其危险,我们定要抓捕此人。我已经下令楼兰附近的唐军展开搜捕,而安西四镇范围需要节度使大人协助。”
      张修道:“都督,我也正有此意,蓝羽在西域经营已久,必须在安西展开搜捕。”
      “事不宜迟,请大人传书给节度使大人,在安西四镇抓捕蓝羽。”
      张修行了一个告退之礼,走出了大厅。
      郭子钦将目光移向李默,“李默,此案有你相助也加快了破案的进程,以你的才华,可为朝廷效力。”
      “都督过奖了,此案能够成功告破皆是张兄和大胡子的谋划得宜,李默只不过传递了一些案件的信息而已。”李默作了一揖,“李默不才,只想云游四方,不想进入官场。”
      郭子钦知道李默曾经以皇上钦点的探花而辞官云游,在京城之中也多次婉拒贺知章的举荐,李默的婉拒,郭子钦早已预料,此时倒也没有一丝不快,“这也是你以探花之名当年离开京城的原因?”
      “是的。”
      郭子钦笑道:“节度使大人对你称赞有加。说你的诗有王维之俊美,孟浩然之空秀,你的意思我会禀明节度使大人的,李探花只想云游四方,成为一代诗家。”
      李默笑道:“请都督替我感谢节度使大人,在下悠闲时便作诗一二首聊以自娱,万不敢妄称诗家。”
      郭子钦看着站立在一旁若有所思的郭子仪,沉吟了一阵,道:“西域还很不稳定,你曾是军人,我希望你留在军中,九年前楼兰一役,你是遭蓝羽人陷害,并没有罪。”
      郭子仪沉默了很久,开口道:“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为了九年前战死的兄弟,我一定要铲除西域的红妆。暗战制敌和战场制胜同样重要,只有这样西域才能安宁。”
      郭子钦仿佛是明白了郭子仪的态度,点了点头,“我知道你想要做什么,朝廷现在想得也是同样的事情,你尽管去做,我定会助你。”
      郭子仪对大哥的支持有一些感激,但是却不知该如何表达。
      郭子钦微笑着走过来拍了拍郭子仪的肩膀,“诸位,若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军务在身,我先告辞。”
      众人行礼,郭子仪离开了王府。
      楼兰兵变之后,朝廷提升了边镇的军备等级,加强了边镇军事巡视,也斩杀了一些吐蕃强盗,虽然与吐蕃表面上没有正式开战,但是目前吐蕃是敌国,两国之间边境的冲突无可避免。
      大唐在西域部署重兵便是随时做好与吐蕃开战的准备。
      在九年前,李隆基就准备举国之力与吐蕃开战,当时被张九龄和一些朝臣劝阻,若两国开战,正中了红妆的计谋,吐蕃与大唐敌对是吐蕃国内主战派的掌握吐蕃军事,张九龄认为对吐蕃,在西域一战定胜负,因此李隆基加强西域的军事力量,随时准备在西域与吐蕃进行一场局部战争,以战止战。
      李隆基命令兵部彻查此事,至今为止,朝廷对突然出现在城外的吐蕃军,依然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对于楼兰破获兵变的消息,兵部尚书陈希烈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张修粉碎了蓝羽夺占楼兰的计划,忧虑的是他作为大唐的兵部尚书对楼兰城外突然出现的吐蕃骑兵毫不知情,他令兵部整理了西域的军事情报,除了发现吐蕃的强盗之外,并没有发现吐蕃军进入西域的任何线索。
      陈希烈一向对李林甫唯唯诺诺,随着刘羡之在朝堂中崭露头角,因此陈希烈也开始逐渐转变自己的心绪,他决定将此事与刘羡之进行商议。
      六部皆在尚书省,陈希烈拿着塘报亲自来到了刘羡之户部的府衙,刘羡之此刻正在批阅着文书,户部郎中走进刘羡之的屋内,禀告道:“大人,兵部尚书陈大人请见。”
      刘羡之停下了手中的笔,“有请。”
      关于此事刘羡之的心中早有预料,因此他此刻也早已经知道陈希烈的来意,他将狼毫放在了笔砚上,整理了一下书案上的文书。
      此时陈希烈走进了屋中,刘羡之起身相迎,两人相互行了一礼,陈希烈的表情很客气,“刘大人,现在前来不耽误你的公务吧?”
      “不碍事,都是一些部内的公务,陈大人请坐。”
      两人坐到了旁边的红木椅上,户部郎中走进来,将盘中的茶水放至在小茶几上,待户部郎中走下去之后,陈希烈道:“不瞒刘大人,此次前来便是有一事想请教。”
      刘羡之淡淡地笑了笑,“‘请教二字万不敢当,陈大人请说,若是我能帮得上忙一定不会推却。”
      在陈希烈的印象中刘羡之是一个公明廉洁不争不党之人,不像李林甫每谈一件事情便要算计人心,权衡利弊,因此他说出了心中所想,“这是兵部收集到的关于楼兰兵变的一些消息,刘大人请看。”
   &nb

第六十七章 隐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