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六章 应对之法[1/2页]

盛唐红妆扶龙局 叶北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楼兰兵变的消息传入了长安。
      李隆基收到由楼兰长史张修亲手书写的塘报之后非常震惊。
      塘报中张修将这件事情和九年前的那件事情联系了起来,张修在奏折中建言红妆的势力已经渗透非常之深,是大唐最大的威胁,朝廷应该重视红妆的势力。
      李隆基非常重视张修的建言,这些年来他最担心的那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他命令张修察查此事,务必将蓝羽擒获。
      张修此次平叛有功,赏赐百金,下旨给张修临时专断之权,并且命令安西节度使苏正见全力协助张修。
      此次兵变已经预示着安西的局势并不是原来安定的景象,红妆早已经渗透进入唐军,存在无法预知的变数,众臣商议之后,提升了安西的军备等级,在安西全力缉捕蓝羽。
      李林甫本来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在发生楼兰兵变之后,便和红妆之间原来就很隐秘的联系完全进入蛰伏状态,扶龙山庄依然没有掌握到确凿的证据。
      李亨决心要铲除红妆,便将张修调任楼兰,张修也不负众望,破获了楼兰兵变,在掌握了确凿的证据之后,李亨准备将西域红妆之事禀告李隆基,因此李亨秘密拜见了李隆基。
      没有人知道此次李隆基和李亨商议了什么内容。
      楼兰兵变之后,京城漕运中断,除了提升边镇的军备等级之外,李隆基立即召集众臣,商议漕运中断之事。
      这一次李隆基是非朝会时间召集朝臣,众臣皆觉得有紧急情况,有些敏锐的朝臣将楼兰兵变的消息与九年前发生的事件联系了起来,不由得心中吃了一惊。
      李隆基驾到,众臣山呼万岁。
      李隆基环视一周直接进入了主题,“众卿,漕运断绝,关中百姓陷入缺粮境地,朕欲尽快回复漕运,众卿有何良策?”
      李林甫是朝廷右相,出班奏道:“陛下,最主要的就是疏通漕运,臣以为从禁军中抽掉人手赶往工地,并且从东都调集粮草,虽然官道运力有限,但是以少集多,能够暂时缓解燃眉之急。”
      “太仓存粮还有多少?漕运修通还需要多长时间?”
      李林甫道:“太仓存量还有二十万石,田原渠缺口为十五丈,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除了抢修漕运,有没有其他办法补粮。”李隆基似乎要另外一种解决办法。
      众臣眉眼低垂,陷入了沉默。
      刘羡之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目前要依靠陆路进行补充。”
      李林甫眉头微皱,似乎对刘羡之的建言有些不解,“刘大人,目前漕运断绝,陆路运输与往常相比货物增加了十倍,潼关拥堵不堪,每天进京的粮食不到三千石。”
      刘羡之道:“臣有一个法子,可以让陆路运输的粮食增加到一万石。”刘羡之似乎成竹在胸,心中早有计较。
      李亨对刘羡之似乎很有信心,道:“若能有一万石,到还能够接续目前紧张的局面。”
      众人将目光投向了刘羡之,想听听他究竟有怎样的智计。
      刘羡之略微思索,从容道:“陛下,臣以为,其一,对除了粮草之外的货物收取重税,对运输粮草的商行不收税并且进行奖励,运输三十石粮食奖励一石,其二,朝廷还要鼓励民间运力,只要加入运粮队伍,都可以获得朝廷的奖励。”
      “此法可行。”
      “此举甚好!”
      几位大臣听完刘羡之的建言之后,发出了几声赞叹。
      目前长安的粮价上涨了两倍,这样的奖励可谓非常诱人。
      李隆基点了点头,“对于刘羡之所言,众卿以为如何?”
      众臣皆以为然,户部侍郎提出了一些合理补充。
      李隆基与众臣商议之后皆一一准予,他轻轻嗯了一声,像是做出了决定,“太子,此事就由你来负责,漕运那边也不能松懈,要加快工期的进度。”
      李亨道:“儿臣遵旨。”
      李林甫的眼神低垂,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忌之色。
      在李林甫的眼中,刘羡之是一个懂得识时务的人,其对于两个派别的暧昧李林甫早已经不奇怪了,但是不知为什么对于刘羡之今天的表现李林甫感受到了一种威胁。
      李隆基对括户一事中李亨的表现比较满意,在括户一事中稳扎稳打,从大局出发,几项举措也颇有成效,切合实际,并且李亨为人也比较恭顺谦和,做事情秉节持重,作为父亲,李隆基对李亨的谦和为人,持重行事的作风很欣赏,对李亨也充满了信心,因此将运粮交给太子,便是对李亨的一种信任。
      楼兰兵变之后,长安全城戒备。
      皇宫的守卫也增加了一倍。
      禁军每天对长安各街道进行巡视。
      李隆基为帝三十多年,自从扶龙山庄事件之后,便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维护皇权,用权谋制衡朝中派系,而对于处理国政,李隆基对于朝中大臣的建言也会思虑是否其中有其他的利益关系,在处理国政的人选上也会反复思虑,而自从李亨成为太子之后,李隆基在处理国政方面给与了更多的信任,这是李隆基在扶龙山庄一案之后未曾有过的举动,而李亨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令李隆基失望。
      接下来的几日,李亨组织东宫人手,一面忙于陆路运输,一面抢修漕运。
   &n

第六十六章 应对之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