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9章 罢黜六科,独尊进士!!![2/2页]

两界供应商,从大唐开始制霸全球! 北冥耙耳朵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考生作答,要求内容全面,语言准确,条理清晰。
      不得超过八百字。”
      “……”
      李承乾和孔颖达闻言,都不禁陷入了沉思。
      这道考题看似简单。
      概括性极强!
      实则涉及到了大唐农业的方方面面。
      要想答好这道题,不仅需要深厚的学识,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见解。
      只是这该如何作答呢?
      想了想,孔颖达也毫无头绪。
      “庄少师,此题应当如何作答,还请赐教!”
      “谈不上赐教!”
      庄舟摆手说道:
      “此题之关键在于,要找到农业发展的瓶颈所在,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比如说,我们可以从改进农具、推广高产农作物品种、兴修水利等方面入手。
      同时,也可以考虑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推广农产品。”
      孔颖达点了点头,赞叹道:
      “庄少师所言极是!
      此题既考察了士子的学识,又能够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为朝廷和百姓做出贡献,确实是一道好题!”
      李承乾也赞同道:
      “没错,此题不仅能够考察士子的才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选拔人才来说,确实是非常有益的。”
      “只是嘛!”
      孔颖达想了想,还是把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
      “庄少师,你出这道题,全然是农业种植相关。
      可学子们大多五谷不分,只怕他们根本答不上来啊!”
      “没关系啊!”
      庄舟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科举考试选拔的应该是综合能力强的学子入仕,既然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我建议可以施行总分制,根据总分排名依次录取。”
      总分制?
      这倒又是个新鲜词!
      李承乾当先问道:
      “庄先生,这总分制是何意思?”
      孔颖达的目光又投了过来,等待着庄舟的回答。
      庄舟问道:
      “科举考试分几科?”
      孔颖达回答:
      “主要分为六科,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以及秀才科。”
      与庄舟事先所了解的差不多。
      唐朝的科举制是承袭隋朝。
      原本是只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后来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称为六科。
      其中最难的就是秀才科,是六科之首。
      主要考察国家大政。
      因为考试难度极大,报考的人数也是极少。
      最终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就被废止。
      放眼整个唐朝,一共也就二十九名秀才。
      其中李渊钦点六人,李世民钦点二十二人,李治钦点一人。
      从后来的历史走向来看。
      这些科目其实并无多少意义。
      历史上,在宋朝之后便只有进士科。
      相当于所有学子们入仕为官,都是通过进士科。
      虽然现在还是唐初。
      但庄舟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时代。
      有些事情,自然可以直接绕开。
      “孔先生,关于科举考试的科目我觉得有必要谏言圣上做一些调整。”
      “哦,怎样谏言?”
      庄舟道:
      “最好把科举制进士科,作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彻底废除察举制等其他一切入仕途径。”
      “……”

第409章 罢黜六科,独尊进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