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话一出,孔颖达和李承乾脸色都是倏地一沉。
      这话里的意思可太明显了。
      就差把打破门阀世家对官场用人的垄断,直接给说出来了。
      庄舟反正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也不是科举既得利益者。
      索性就把自己心里的想法都给说了出来:
      “现在科举考试分文六科,我个人觉得这太复杂了。
      朝廷应该统一科举考试,让所有学子都以同样的标准参加科考。
      如此一来,寒门子弟也有了涉足官场,晋升的渠道。
      让天下文人学子,努力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前朝就有科举考试,可直到现在。
      朝廷选官的方式依然是五花八门。
      最主要的就是察举制。
      说白了,就是靠大佬推举。
      这样的操作空间可就大了去了。
      虽然现在察举制已经远不如汉朝时期兴盛。
      可门阀士族们仍然掌握着,官员晋升的通道。
      只有把科举考试作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给固定下来。
      才能真正把人才的选拔,归一到朝廷。
      牢牢抓在皇帝手中。
      这绝对是李二想要看到的结果。
      对于大唐来说,也是极好的事情。
      所以等庄舟说完,李承乾第一个便反应过来:
      “太好了!
      庄先生刚才所说的谏言,孤也深以为然。
      若是能将科举制作为朝廷选拔人才唯一的途径,必然可以选拔出真正有真才实学之人。”
      庄舟点了点头,说道:
      “太子殿下过奖了。
      我只是尽我所能,为朝廷选拔贤才提出小小的浅见而已。”
      接下来。
      庄舟又将自己所了解的,后世关于科举制度的详细内容一一说了。
      比如,科举制起源于隋朝,可真正是到了唐朝才得以完善。
      尤其是进士科,首创于唐。
      不过嘛!
      现在的唐朝科举,可是没有状元、榜眼、探花的说法。
      这些称呼分别出现在历史上的三个时期。
      比如状元,最早开始于唐朝。
      而榜眼是北宋的事儿。
      至于探花则是出现在南宋。
      要到了明清时期,才成了定制。
      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
      即所谓的三鼎甲。
      再有眼下初唐的科举制是一年一考。
      也没有地方先层层筛选的流程。
      而是在考前,各地举子先向礼部报名。
      投递履历表,也就做投状。
      于是等到庄舟说出,把科举制定为三年一考。
      并将科举流程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
      作为一个读书人,要想取得进士功名。
      首先要参加由县一级组织的童试。
      通过考试的考生,不论年龄大小都被称为童生。
      有了童生身份,便等于有了真正的读书人身份。
      童生再参加院试,通过者称为生员。
      俗称秀才。
      此后,秀才便可进入州、府一级的考试,也就是乡试。
      一般在八月举行,也称秋闱!
      通过者称为举人。
      乡试第一名也被称为解元。
      有了举人身份,便可以入朝做官了。
      不过不是说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而是要等到有官员空缺才行。
      举人可以接着参加会试。
      这是由礼部主持的考试,于乡试次年在京都举行。
      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又称为春闱。
      通过者称为“贡士”。
      会试第一名也被称为会元。
      最后是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会试通过者皆可参加殿试。
      殿试一般不再淘汰。
      但根据其成绩列为三甲。
      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名。
      即“状元”、“榜眼”、“探花”。
  &n

第410章 科举革制!!![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