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指节和第一个指节采取同样的设计,反正按照180度和135度和90度这三个状态设计即可,不需要再去额外的做什么设计了,非常的简单。
手指的灵活设计完成了以后再设计钢丝绳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把钢丝绳走指节的上面依次连接每个指节的上面部位或者是下面的部位,只要是能够拉伸弯曲的指节恢复到180度的状态即可,这个没什么难度,反正根据具体的情况对钢丝绳拉伸的角度进行设计就是了,没有什么特定的点,只要保持左右机械手掌的拉伸点基本一致就好,毕竟需要批量生产,如果不把数据统一化不管是售后问题还是参数问题都会变得非常的麻烦,批量生产的前提是数据一样,也就是左边的机械手和右边的机械手需要使用同一个模具进行制造,而且制作出来的左机械手和右机械手要保持对称才行,这样才算是以后能够进行批量化生产。
不仅手指的钢丝绳位置需要固定设计,配合上机械手掌的批量生产可以使每个手掌的参数基本保持一致,方便更换和维修。钢丝绳的位置固定了,机械手掌的形状固定了,还需要固定弹簧的参数,毫无疑问每一个手指里面弹簧的参数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对每一个手指里的弹簧进行参数的测量和记录和设定,当把手指里的弹簧参数测试好后把这个数据记录下来,到时候批量生产每一个弹簧,并且在弹簧上标上11这样的字数来识别是哪个手指骨节里的弹簧。11的第一个1代表的是大拇指,假如是21那么代表的是食指,31代表的是中指,41代表无名指,51代表小拇指。11的第二个1代表的是大拇指的第一个指节,假如是12代表的是大拇指的第二个指节。如果是23代表的是食指的第三个指节,以此类推。这样可以让用户也就是机甲的操控者对于小零件的损坏可以自行的更换零件,非常的方便,省下了维修的费用了,更加利用机甲的推广。
机甲的手掌和手指设计完了之后再说说机甲的腿部设计吧。本来刘云是打算在机甲1.0版本用机甲下面放滚轮的方式让机甲模拟人体运动的,不过现在刘云改变主意了,刘云打算一步到位让机甲1.0实现像人那样的走路,也就是说不要机甲下面的滚轮,让机甲1.0像人类走路那样先抬起自己的大腿,接着再放下大腿,等右腿的前进完成了后再移动左腿。左腿的前进方式和右腿一样,也是先抬起大腿的位置,接着小腿根据惯性的作用自然的回摆处于水平位置上,这时候的大腿再缓缓的落在地上,落在地上后这才完成了一个腿的移动。假如先动的是机甲的右腿,机甲的右腿的大腿抬起来后,右腿的小腿部分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回旋使自己处于垂直的位置上,这个时候大腿缓缓的落下,首先肯定是小腿着地,着地后的小腿和大
第111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