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哭祭君王只因为忠诚?[2/2页]

春秋战国的那些政客 高慧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五月,莒子朝齐,齐以甲戌飨之。崔杼称病不视事。乙亥,公问崔杼病,遂从崔杼妻。崔杼妻入室,与崔杼自闭户不出,公拥柱而歌。宦者贾举遮公从官而入,闭门,崔杼之徒持兵从中起。公登台而请解,不许;请盟,不许;请自杀於庙,不许。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於公宫。陪臣争趣有淫者,不知二命。”
      公逾墙,射中公股,公反坠,遂弑之。
      晏婴立崔杼门外,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浚??胰沃? 泵趴??耄?砉???蓿??欢?觥H宋酱掼蹋骸氨厣敝?!贝掼淘唬骸懊裰??玻?嶂?妹瘛!
      ——《史记》
      没有人会在有生机的希望之下轻易选择拥抱死亡,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因为一口气而从容赴死。所有的苦难和折磨,退让和隐忍,若能为将来争取到更加巨大的利益,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晏婴明白唯有活着才有机会,也懂得死人不可能真正地实现理想。固然没有智者愿意身处险地、立于危墙之下。从来也不是高风险带来高回报,晏婴如此聪敏之人,显然不会看不出此时冲到崔家哭祭已死君王的行为,有着巨大的风险。然而他依旧选择如此。只是说明了一点,高风险要求高回报,所谓智者和赌徒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智者清楚自己所冒的风险不会致命,所得的结果将会让自己满意罢了。
      崔杼果然碍于晏婴的名望,没有下手杀害晏婴,反而一步步成为了这场政治漩涡中,第一个被晏婴丢上桌面的棋子。
      晏婴看出了崔杼并不是打算完全毁灭齐国皇室,进一步取而代之。作为一名敢于刺杀君王的狂徒,崔杼的野心和凶狠令人侧目,然而,想要作为一名承载一国气运的君主,崔杼显然并没有那份担当和勇气。崔杼希望的,只是在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保护伞之下,颐气指使地做一个横行霸道、无人忤逆的监国太岁罢了。
      既然如此,一个强大到能够给予他更广阔空间和更丰厚利益的齐国,显然比一个自己劳心费力苦苦建立新帝国更加符合需求。一个国家自然并不能只有崔杼党羽这样只是对自己唯命是从却并无才华的杀手刺客。任何王国想要强大,都需要各种各样人才来支撑,自然也需要子民百姓的拥护。在崔杼看来,晏婴冲到他的家里哭祭齐王固然令他难堪,但是相对于这位智者本身所代表的价值和利益来说,还是值得容忍和利用的。
      崔杼不杀晏婴并非源自仁慈,一个敢于向君王挥舞屠刀的狂徒不会是善男信女,唯有价值和利益才是他一切行为的风向标。晏婴哭祭齐后庄公行为本身,一方面向崔杼敲起了警钟,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在试探崔杼,并准备利用崔杼?
      一场惊心动魄的流血政变尘埃落定之后,凶狠的崔杼读懂了晏婴的哭祭,而晏婴也暗示了崔杼自己的底线。不久之后,在崔杼等各方势力的协调和扶持下,庄工之弟杵臼成为了齐国各方利益体选择的傀儡而登位,称齐景公。
      对于晏婴等真正想要匡扶齐国皇族的臣子来说,他们手中的力量远远不足,在拥有私人武装和大批亡命门客的凶横恶臣压力之下,凭借自身的势力根本难以稳定和控制局势。单纯的退让和妥协,并不能让手握重兵、狼子野心的各方势力完全合作。而国家的稳定,却恰恰需要这些掌握了刀剑的凶徒。晏婴这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哭祭,让崔杼等人明白,杀死君王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显然比祸乱朝局,引发国家崩溃甚至毁灭的危害要小一些。但是并不是小一些的罪恶就可以纵容。双方可以继续共存甚至合作,但是类似于弑君这样的暴行,也是晏婴等人所反对的。
      在事不可为之时,敲打一下掌握了力量的犯罪者,同时表明双方的立场并不是完全冲突,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有着斡旋和转变的机会和可能,才是晏婴此次重新复出、舍身哭祭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所有对抗都会以一方毁灭或者两败俱伤收场,一切合作和利用,也并不是一定会建立在完全的信任和感情之上。
      朝堂之上,并无善恶,亦无对错。唯有利弊,方为准则。

哭祭君王只因为忠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