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因为我一眼就认出了这飞机的整体多边斜角和菱形舱盖的折射雷达波设计,以及像F117一样的窗口封闭是座舱。从俯视图来看这架战斗机很像苏34和苏47的结合体,不过再看一眼旁边的正视图和三面视图,就可以看出来这架战斗机的机身比起前两者都要大上一圈,而更不同的地方是其后部机腹上又架着一个很像小型火箭推进器的东西,最后再瞅一眼这张最抽象化的三视图,就很像一只展开翅膀的大蝙蝠。
“在最近几年里,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提出各自的六代战斗机发展项目,但是对于真正的第六代战机领域却都没一个统一的使命和作战需求定论,所以未来各国的六代机发展方向便会在‘保密这两个字的庇护下无声的进入一种五花八门的大时代。”林衣然边说着就边拿起了桌之上其中的这个三视图,“不过我们的空军对于我国未来需要的第六代战斗机早就有了明确的几个方向的发展定论。所以我的毕业研究项目就是鉴于此基础上——第六代全天候重型洲际空天战斗机!”林衣然说到这里语气越发铿锵有力道:“我把这种飞机命名为黑蝙蝠,此战斗机与当今的整体的第四代战斗机群和第五代譬如F22、F35等战斗机相比,在绝对隐身的基础上有着更强的机动反应性、更长的滞空时间、更远更快速的洲际作战半径!它的主弹仓采用了3.75米至4.12米的转轮式吊挂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携带任何种类的超视距空对空导弹和对地精确制导炸弹,更可以携载射程3000公里以上的巡航导弹以及中等当量的核弹头。不过在我的这个设计蓝图里面最为称决的几大杀手锏是:一、它可以在这个可抛弃式火箭助推器的帮助下在十分钟内快速穿越臭氧层,从而完成轨道无极变速。二、针对该战机多样化的作战环境,我设计了抗压力并列座舱,在这两名驾驶员中,一人负责飞行在两万米以下空域内的对空对海对地作战,另一人负责在地球表面的太空中的反空间载体作战。三、这是我对于机体模型在风洞中试车超过5000次后得到的理论上肯定的成果,这是一种可以180度机动变换舵向的双主翼,这样在超过2000公里时速时就可以瞬间翻转机身,从而躲避开从背后袭来的防控导弹。理论上这种机动战术要比苏27的‘眼镜蛇战术和F22的垂直翻滚机动还要灵敏得多!如果我的这个方案的实体样机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时候,我就打算叫它‘蝙蝠翻身机动!……”
当我听完了林衣然呶呶不休的一番讲解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想起了我曾在军事杂志看到的那一条西方某国刚刚提出的什么“一小时打遍全球战略”。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也许从战略角度上讲,这种战斗机的出现就是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再说白了点,就是你能瞬间打到我,我也能瞬间打倒你!
不过我实在是没想到,我一个曾经的军事发烧友、单兵武器的研究与实践者、现役军人,今天竟然被一个女孩嘴里同样的“专业”词儿给侃晕了。我勉强的长出一口气表示惊叹,转头再瞅瞅大勇,这会儿他脸上的表情已经不只是惊讶了,整张脸就这样睁大着眼睛又木讷着发着呆,这就好像在一种震惊中直接睡着了……
戴国旭的尚武观(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