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六章 真实的才是科幻的[2/2页]

我的电影年代 匣与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4亿公里。
      火星是寒冷的,夜间温度时为零下70摄氏度。
      火星是瑰丽的,因为空气中的尘埃落日呈蓝色。
      其实,人类一路发展到今天,源动力都是对未知的好奇心。
      绚丽的太空和火星,正好满足了人无止境的好奇心,抓住了人内心底层的本质。
      如今关于外太空的电影不多了,有的都是超级英雄的漫画故事。
      向往星空的人类,又怎么会拒绝宇宙、星系、太空。
      这里的每一帧都像是美好的画作,真实又烂漫,何况是关于火星呢。
      所以章昊要做的,就是营造这种感觉,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这就要求影片必须在细节上多下点功夫。
      比如太空船和宇航服的设计,还有航天员们火星表面上所使用的居室和火星车。
      制作组都是在适当发挥未来感设计之际考虑到真实性,并很大限度地与现有的功能样式靠拢。
      许多细节直接照搬真正航天员的日常:比如失重状态下宇航员在船舱之间的游弋穿梭,为家人远程表演如何喝水的桥段。
      虽平常,却也有着更接地气的趣味横生。
      此外,影片可以说火星版真人求生秀,以监控镜头拍摄的伪纪录片方式,会给观众带来更真实的体验。
      剧情上情节紧凑,不刻意制造转折,每个人的行为都合理。
      影片最大的看见就是主角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在这个贫瘠的异世界实现自救。
      以及航天局的天才们靠着聪明才智完成跨越上亿公里的大救援,成功救回主角。
      整个电影其实就是一个数学题,电影中看似不可完成的难题和出乎意料的解决方式则构成了整个故事的精髓。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特定的任务,或者说,如何在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求得问题的解。
      在给主角们讲戏的时候,章昊反复强调真实感。
      “硬科幻电影让人着迷,是因为它把真实感奉为最高法则。”这是章昊反复和张译说的一句话。
      基于这样的原则,《火星救援》中的前沿科技,都要求素颜出镜。
      飞船舱、宇航服、火星车及基地,都基于现有技术设计思路,没有刻意去营造未来感。
      因为只有接受现实,才是真正的开始对抗问题。
      最先进的科技,都是踮起脚尖就能实现的。
      比如,为营救计划立下莫大功劳的宇宙飞船近地加速方案,就是一项触手可及的技术。
      让人津津乐道的火星种土豆情节,只是捎带呈现了人的幽默感。
      更重要的任务是将含有微生物样品的地球屎混进去,给火星土壤带来活性,让这件事在技术上变得可能。
      顺带的,也发挥一下中??说侥睦锒寄苤值愣?鞯闹肿逄旄场
      其实章昊也想过种点其他东西,比如白菜,西红柿,黄瓜之类的,让主角求生过得舒服一些。
      但一番考虑,和航天局专家讨论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只种土豆。
      原因很简单,火星很美,但很孤独,物资也匮乏。
      如果你让主角在火星上吃得和地球上一样好,如何让观众相信火星求生的困难程度。
      这样一来,章昊一直追求的真实感就丢失了。
      最终,张译还是要自己种土豆,不过土豆是剧组提前在火星基地种下去了,张译拍了几个画面而已。
      火星土豆田戏份结束后,在火星基地温室里活得很健康的土豆就被挖了出来。
      剧组还在当地买了羊肉和牛肉,炖了几大锅,美美的吃了一顿。
      虽然从美食的角度来说,这诞生于‘火星的土豆被剧组几个自告奋勇的临时厨师做得很糟糕。
      牛肉老到啃不动,羊肉还塞牙缝。
      但就算如此,这别开生面的一次吃饭仍然让剧组众人难忘不已。难忘的不是美食,而是这氛围让人难忘。
      吃完土豆炖牛肉,制片人刘浩还对章昊说,希望有朝一日能吃到真正的火星土豆炖牛肉。
      章昊耸耸肩,他已经不敢想象那个土豆到底是什么味道了。
      如果有吃过的,麻烦告诉他一声,他也想尝尝。
      土豆炖牛肉吃完,晚上点燃篝火,有好事者放着凤凰传奇的音乐,围着篝火跳起了火星广场舞。
      这和谐的一幕,也是章昊想看到的。
      长期高强度工作,这种放松时刻,章昊一般都不会阻止。
      就这样高强度工作带着愉快的日子里,《火星救援》在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颁奖典礼之前正式杀青,全面转入后期制作阶段。

第二百六十六章 真实的才是科幻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