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如风,再加上男丁皆是骑兵,比安句人要麻烦无数倍。”
御史中丞王子佑不得不出声提醒在座诸人,“万不可让草原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他的话不无道理,有记载以来,北方茫茫草原上,不是没有过强盛游牧帝国,但眼下草原早不复往日强盛,大雍也十分需要借助草原诸部力量来对抗北梁。
更实际一点,如今与草原还隔着安句、北梁,大雍对草原诸部其实是鞭长莫及。
一众朝臣继续商讨国事,旁听的萧琚一言不发,只是安静听着,等到最后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后,韩相公会向他禀告清楚。
同样沉默的还有陪坐在席的太子萧绩。
今日大臣们议论的是安句太子兵变,对于他来说,这个话题十分敏感,所以全程眼观鼻鼻观心,没有开口说半句。
萧绩三十有七,在众兄弟之中排行老二,但因为他是嫡长子,便在成年后没多久被册立为太子,素来礼贤下士,贤德名声天下皆知。
议事的尾声,兵部尚书又拿出一封奏报,露出笑容来,“陇西道经略安抚司传来捷报,溯宁府广原县防御营通过瓦金雪山的山缝,潜入安句草场,赶了七千余匹战马回来,其中还有八百母马,另有三十多户安句牧民也跟随过来。”
关于这件事的奏报其实是早上才抵达太安,仅有寥寥数人知晓此事,现在听吕希说起,倒还真算得上是件喜事,归根结底还是大雍太缺战马了。
听到这里,萧琚端起茶杯喝上一口,好久没听见范三元的消息,这一听就弄了件这么大的事情出来。
放下茶杯,萧琚忽然出声说道,“六年前,禁军轮戍边防,在阶州府遭遇金乌骑,损失惨重,此事朕记忆犹新,如今观安句局势,大雍似乎也有机会拿下几个养马地,刚好说拐了些战马回来,朕想着在陇西组建一支重骑兵,众卿觉得如何?”
陛下突然说话,屋中所有大臣都挺直身形,仔细听着,不过此间唯有韩相公听出了陛下话中深意。
“陛下说得没错,陇西那边直面安句,目前只有一支轻骑兵,考虑到以后对安句出兵,确实需要准备一支重骑兵。”说话的是枢密使秦海常,枢密院掌管军事,此事他来回话最为合适。
枢密使在本朝又称为知枢密院事,是大雍最高军事长官,政事堂阁老之一,不过相比前朝,枢密使的权力被削弱了很多。
在前汉时期,枢密使权力空前之大,一度凌驾于宰相之上,到了本朝,皇帝陛下牢牢掌控军权,无论是相公还是枢密使,军权十分有限,枢密使虽掌管朝廷军事,但没有军队的实际指挥权,地位等同于副相之一。
韩相公也适时提出建议,“溯宁有两个县与安句交界,且两县多是硬土平原,很适合骑兵作战,那些马就在溯宁,倒是就可以把重骑兵安排在当地,骑兵也可从本地征募。”
相公跟枢密使都这么说,与正式决定也没什么区别,其余人也不至于在这些小事上出来唱反调,这件事估摸就这么成了,具体政令等相关机构细化安排即可。
直到此时,陛下一锤定音,“这马既然是范鸣岐弄回来的,这支骑兵就交给他来弄吧。”
第46章 议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