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军见苏婵儿没言语,只当是小姑娘脸皮儿薄,被自己弄不好意思了。
他也没在意,反而是拉开窗户喊到:“拉着我,有好事儿!”
这一嗓子,到时把缝纫机分厂工人的情绪镇定了不少。
等到苏婵儿开始公布厂子来往账目,十分钟休息的时候,就有不少工人挤到公示栏看。
一个班儿九百来人,挤到这儿的没有五百,也得有二百。
特别是没分到产线,分到基建的工人,他们活儿虽重,但时间要求的不紧。正好看看热闹。
“苏会计,这上面贴的是什么?是要批评谁吗?”
一个临时工先开了口,岁数大了,就是怕个变动。
“不是,这是咱们厂成立以来的往来账目。让大家都看看,共同监督,共同进步。”
吴老二仗着认识苏婵儿问道:“是厂子缺钱了吗?我认捐。”
苏婵儿也没笑,只是说:“厂里组织学习的时候,多学一学,到时候就能自己看了。”
吴老二点了点头,默默地走了。
有文化的高声读了起来,这还真不是显摆他认字,而是方便别人明白上面写了什么。
1955年文盲率是百分之八十左右,十年之后就降到了百分之五十二。新中国的进步是外国人想象不到的。
那时候大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没条件学,现在有些人的情况刚好相反。
休息透气的时间极短,眨眼之间就过去需要换别人了。
公示栏上账目的寿命很长,被风刮走的纸片,也被大家伙细心的粘上唾液,冻在公示栏上它本来的位置。
缝纫机厂一台台缝纫机下线,大白楼内一个个电话拨出。
驴车、马车、骡子车,排成了一排,等着取货,可惜没见着唐英做梦都想见到的解放大卡车。
从1956年7月13日ca10正式投产,到1986年生产102万辆。唐英多想看看他呀?
做中国人,存中国志,用一位老人的话,外国人都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呢?
等到各地再次来电,来信希望订购缝纫机的时候,缝纫机厂的工人们终于放心了。
就在这时候,唐厂长又犯病了,他拒绝了工人继续盖厂房,建生产线的正当要求,反而要求基建人员去盖职工住宅楼。
眼看着大把的票子不赚,刨冻土,挖地基非要盖职工住宅楼,这不是缺心眼儿是什么?
王厂长知道劝不住唐英,在唐英面前,他永远有面子,里子给不给,那是人家唐英的事儿。
丁副厂长自从知道隔壁老王要去给唐英保媒,额头上的皱纹都多了几条。
哪有闲心去管这破事儿。
没办法,唐英组织交了班儿的工人开会。
临下班开会这事儿,一向是领导挨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今天,工人们都没走,等着唐英在食堂里给大伙儿个说法。
用曹老大的话说:“英哥你今天要不说出个子午卯酉来,怕是难出这个门儿。”
食堂终于盖好了,之前玻璃迟迟未到,还不是因为唐英缺见得了光的钱吗?
如今电报汇款已到,大家伙都知道缝纫机分厂有钱了。
这钱用来干什么,大家伙还真没什么打算。
第68章 王厂长再破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