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也坚信不疑,所以易中海决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跟在唐英身后。
唐英和胖子到家,一大妈已经烧好了炕,俩人喝了点汾酒,炒了两个肉菜吃饱喝足,沉沉睡去。
院里的其他住户看到了聋老太太都被撵回倒座房,自然明白唐英是站住脚了。
总厂大会议室,总厂长王红军正在做着最后的努力。
“我方再次提请专家组考虑,电炉技术改造小组增补成员一人。我们本着学习的态度,为将来管理工厂考虑,应该做此安排。”
各分厂厂长在王红军一列坐在会议桌右侧。左侧首席是新来的毛子专家和崔可夫等技术顾问,占了大多数。
所谓技术改造小组,目前一个中方技术人员都没有。
“考虑到你方技术人员施工经验还不成熟,我放决定不设置你方技术人员。王厂长作为管理人员可以列席技术改造小组。”
这话听着气人不?
号称技术顾问,干着丫鬟的活儿,却当着主人的家。那时候,实在是太缺乏管理大工厂的经验。
别说工厂,大学用人家的教材,各级政府和工厂各层次都有人家的顾问,就连军队的服饰等级都是照搬人家的条例。
一穷二白想要独立自主,个中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咱们干成了!
“唐英同志,曾经在你方留学,语言上不存在障碍,技术上他是八级钳工,工程方面,他在一周前就断言可以使用炸药清除电炉内的废钢。我坚持自己的想法。”
新到的技术专家正要提出反对意见,崔可夫和其他技术顾问,急忙表示同意。
“我们认可唐英同志的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希望他能加入专家组。”
首席技术顾问懵了,什么鬼,这么多人都了解这个唐英吗?
这地方连钢都生产不出来,需要用世纪初期的技术,却有着各位技术顾问都认可的工程师?
这太不可思议了。
即便是首席技术顾问,他也是偏技术型的,否则别说唐英,技术改造小组里只能有毛子。
崔可夫他们是真的认可唐英的技术吗?也不尽然,他们最认可的就是唐英能当他们的财神。
有了钱,一切都有可能。退一万步讲,有一个毛子方面考试通过的八级钳工,对于方案的技术落地,是有实在好处的。
虽然毛子们内部也开了很长时间的小会,最终唐英的名字还是用俄文写在了技术改造小组成员的最末。
我方除了他,就只有总厂长王红军了。
毛子代表走的时候,崔可夫单独走在最后,王红军当然知道是他最开始认可唐英的。
他急忙示意各分厂厂长离开会议室,关上门后,才又来到崔可夫身边。
“我希望,我们能和工程师合作,而不是工人。”大碴子味儿的中国话,王厂长听了不是一次了。
毛子为中国人说话次数并不多。这个崔可夫是个沉迷技术的,在我方其他技术员和助理工程师嘴里,他还是个比较正直的人。
可这家伙为啥要替唐英说话吗?单单是因为唐英的留学身份吗?可能性不大。
第34章 三间正房归唐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