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道前段时间求马爷的事儿,有着落了。
杨师傅今天正好休息,他媳妇是土特产公司的,那个时候也是正经好单位。
杨师傅五大三粗,一口的东北话:“马哥,这小兄弟买烟啊?”
“嗯,他们家要修房子,所以用一些。”
杨师傅听了这话,仔细大量了一下唐英,心说话,这是有钱户?
也不像啊?
看打扮也就是个工人,还大概率不是一线工人。老大哥都这么牛了吗?
杨师傅打开柜锁一掀,这烟还真不少,老刀、哈德门最多,一块钱一盒的中华也不少。
便宜烟一盒没有,那些都被杨师傅自己给卖了,剩下这都是一般人抽不起的。
【一张催更票,一块钱一盒的中华,我包了。】
【你家催更票是金的呀?我出两张催更票,中华烟按一块五一盒买给我。】
【现在中华也就45块钱,你一块五一盒买,都合39一盒了,图什么呀?】
【楼上的兄弟你不懂,那时候的中华和现在咱们能买到的中华不是一回事儿。】
【多点段广告的事儿,让你们说的多高大上似的。】
【饭前一支烟送催更票2张,打赏50元。我看也就二、三十盒,多的算我送你的。】
唐英一看打赏催更都到手了,当然开始拿烟了,杨师傅倒是高兴了,这中华绝对是好烟。可放在他这,他舍不得抽,让他卖还卖不出去,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
马爷却直咬牙花子,他也知道唐英定了八级钳工,可谁也没见过一下子就把小半个月工资都买烟的败家子。
唐英把中华和其他的烟一勺烩,用旧报纸包好了,放在尼龙网兜里提着。
一共用了五十多块钱,临走杨师傅把唐英和马爷送出老远,一再嘱咐,要是还缺啥,一定要找他,保证价格便宜。
马爷心中暗骂,就没见这么过河拆桥的。
不是杨师傅不通事理,这样的大客户,杨师傅年八辈也碰不上一个呀?这要是错过了,半夜睡醒都得后悔。
“粉条、棒槌、我都能搞到,要用的话你言语,我给您送家去。”
临走杨师傅还在卖货呐!
【这粉条我知道,那个年代能饱腹的都是好东西,这棒槌那儿还没有呢?还用得着托关系吗?】
【搁东北棒槌就是人参的意思,这都不懂,你真是个棒槌。】
【他是夸我像人参一样稀有吗?】
【在我们那儿,棒槌还有傻子的意思。】
【……】
“人参什么价啊?”唐英一看看官们感兴趣,就问了一句。
“不瞒您说,这得等家里的回来才能知道,明天要是有空,您再来一趟呗?都是长白山野山参,保证不糊弄人。”
杨师傅尴尬的直搓手,一脸的不好意思。
“没事儿,没事儿,这两天我忙,有时间再说。走啦,哥。”唐英听说东北人平时爱称兄道弟,这句哥叫的杨师傅喜笑颜开的。
俩人往回走,路不远,可架不住当时冷啊。
“马爷,我还有个事儿得麻烦您。”唐英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你麻烦我,我麻烦你建立起来的。
“说罢,你还客气啥?只要我能办的,我都给你办。我办不了的,我也给你打听去。”
第17章 来跟华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