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赵构殡天,赵伯琮即位。
话说浩成查抄完秦桧府后,正欲准备前往襄阳去接银瓶,岂料此时却被赵伯琮传旨进宫议事。
浩成刚进垂拱殿,只见国子博士史浩、太尉曹勋、和国公张浚以及宰相王次翁、杨国公刘光世、太后吴瑜都在殿内。
赵伯琮见浩成到来,人齐后,便开始议事。那赵伯琮先说道:“诸位,刚才得边关急报,西夏国主李安全兴兵八十万进攻陕西,大理国主段正严兴兵三十万进攻贵州,成都。西辽国主耶律大石率兵五十万攻山西,辽东都指挥司完颜亮正率兵在宁远、山海关一线袭扰,南宁梁王柴排福又兴兵十万攻广州,眼下不知如何是好!。”
一旁的国子博士史浩先说:“陛下,臣以为可派岳王爷率领岳家军西征,迎击西夏。至于云南大理方向,可让吴阶王爷率部守住即可,而贵州方向可令韩世忠王爷率部迎击,广州方向可派吴王刘?率部南下,最后的西辽和辽东方向,可让燕王率部迎击耶律大石,关宁一线只需坚守即可。”
太尉曹勋、宰相王次翁、和国公张浚、以及杨国公刘光世也纷纷觉得史浩说得有理,皆赞同史浩之言。
赵伯琮又问道身边的浩成,浩成想了想说:“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我大宋如今军力尤胜以往,宜乘其怠击之!但是本王觉得可稍作修改,岳飞王爷可统领全局坐镇襄阳,不宜轻动!陕西目前尚有李显忠藩王的大军,李显忠王爷与西夏交战多年,互有胜负,朝廷可派一员上将统领一直人马前往陕西支援即可。”
赵伯琮听后也觉得燕王所言甚是,毕竟岳飞乃是大宋军神,不可轻动,倘若各路藩王大军全部作战,如若京师有变,岂不捉襟见肘,而且循王张俊的五十万大军就在洛阳,留岳飞镇守襄阳也可防止张俊临生造反之意。
那赵伯琮正要同意浩成之言,这时又被宰相王次翁打断,王次翁却急忙阻止道:“陛下,臣不同意燕王所言,既然陕西乃我大宋边陲,倘若陕西一但失去的话,那么西夏的军队就会直逼西京洛阳,所以微臣认为理应派岳王爷麾下人马火速前往陕西,与李显忠王爷的大军回合,迎击西夏。
同时微臣建议陛下可派宗明率领京城三十万人马前往山西迎战耶律大石的军队,燕王就可从容应对辽东方向的完颜亮。”
赵伯琮听后也觉得有理,但三方的意见相持不下,赵伯琮一时之间也无法决断,所以又问道太后。
吴太后说道:“三位都是我大宋的股肱之臣,但是行军打仗,毕竟燕王是行家里手,加之先帝再世时,时常在哀家面前说燕王乃是国之栋梁,所以哀家觉得陛下不如听燕王的建议。”
于是,赵伯琮便同意燕王的意见,但稍作修改,命循王张俊的五十万大军前往陕西支援李显忠大军。
廷议结束,众人散去之后,浩成又被吴太后叫到慈宁殿。来到慈宁殿,吴太后命身边宫女皆到宫外守候,留下浩成一人。
此时的吴太后三十出头,却料想自
第九十一章 赵伯琮部署军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