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六章 改革燕地[2/2页]

穿越南宋打天下 岳武穆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先命人将军队的家属全部迁到北京,并且妥善安置。然后又从军队,经济,贸易各各方面进行改革。裹脚习俗在宋朝时还并不流行,妇女裹脚还并不普及,裹脚者主要限于中上层社会(女子不作为劳动力的家庭),在社会观念上裹脚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
      但浩成为了杜绝此风后患,下令燕地之内不许裹脚,并将裹脚的坏处传遍燕地,没想到此举影响了全国,至此裹脚之风由此杜绝,这是后话。
      其次服装方面,大力恢复唐装汉服,尤其是女士服装,由于宋代文学的影响使女士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所以浩成进行改良,将女士服装改为唐代时在传统裙襦装基础上改造形成的袒露装,不但将脖颈彻底暴露,而且连胸部也处于半掩半露的状态。在唐代,这是自然的,美的,时尚的,高贵的。
      那时的文人也比较认女子把美态表露出来,初唐欧阳询《南乡子》中就有“胸前如雪脸如花”的句子。还有其他文人“长留白雪占胸前”,“粉胸半掩疑晴雪”等诗句,都是对这种袒露的真实描写。
      从那些唐代的仕女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女性日常穿着的低胸装和抹胸装都是非常飘逸宽松的,追求的是吴带当风的飘逸感,崇尚身体的自由发展,充满活力,这也符合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标准。
      当然,那样的穿着只限于贵族妇女,普通女子的穿着还是保守的。这点与现代有点相似,至少低胸露背的服装太贵,估计普通女子也买不起!
      但是浩成规定,凡燕地的服装店均按市价出售唐代女士服装,并强制规定燕地女子均穿唐代女子服饰,这两条规定刚下去实施时,燕地的女子纷纷争相购买,人人欢喜。男子仿佛看到了前朝唐代自由之风,毕竟男人都好色。对于女子而言又可以提升自己的美观,又摆脱了因经济而不能购买好的服饰之苦,加之又不用裹小脚,女子可以从事的行业大大提高。
      紧接着在教育方面,浩成规定每城,每镇,甚至是村,均设立书院,学堂,私塾。只不过学堂适用于初龄阶段,到了成年十五岁之时就要进入书院学习,学堂相当于把幼儿园,小学包括在内。至于书院则包括了初中,高中,大学。
      在教材方面浩成规定了以六艺为主,所谓六艺,就是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驶马车的技术。书: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数: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其次加上历史课,文学课为主,因为一个民族不能不了解自己的历史,历史往往能告诉人们遇到什么事该怎么做,该如何去做。
      至于地理,生活常识这块浩成也是吩咐下去必定要抓,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地理学家例如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郦道元,大宋的沈括,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曾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并创立隙积术、会圆术;发现磁偏角;改进浑仪;揭示共振现象等。所以浩成规定将地理也设一科目。
      浩成将读书这块设立教育部(相当于国子监),部长是陆游。
      说来也巧,陆游本随父亲临安知府陆宰回汴京述职,当日浩成在岳王府举行婚宴之时,百官都来祝贺,陆宰携子陆游也在。当时浩成与同僚痛饮时,陆宰上来祝贺。
      浩成才得知此人的儿子就是陆游,见那陆游年龄一十六,谈吐不俗,不愧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那陆游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浩成当即就像陆宰要了他儿子作为幕僚,陆宰也是满怀欣喜,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重整先父楚国公陆佃的威名。
      体育这块,由于北宋文弱,所以浩成规定设立体育课,例如蹴鞠啊,捶丸(宋代高尔夫)等,不但设立科目,还在书院之间举办比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等年龄到了十五岁后可参加搏击课,当然会配发一些护具避免伤亡。
      总之燕地的百姓不说人人练武,至少尚武之风可恢复至汉唐时期,甚至是秦国时期,全民皆尚武之风时,而且浩成规定每家每户都要送孩子读书,读书属于免费。并且无论男女,平富贵贱,虽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在燕地却没有这条禁令。如不送孩子读书者立斩,除非是因身体不适者有特殊情况。
      经济这块,由于宋代货币是白银最终实现全面货币化的重要时期。宋代金银在唐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扩展。白银的作用与地位已远超黄金,由原来以政府和社会上层为主,向社会下层普及。
      在宋代,官吏薪俸的发放住往用银支给部分,这是前所未有的。尤其北宋末期以后,白银已完全具有货币的职能与地位。
      宋代承袭十国之旧,首先尝试以铁钱补给,其后又继之以纸币。但是铁钱体重而价值低,纸币信誉差易贬值。
      二是宋代货币结构复杂,银、铜、铁、纸币兼行,同时又强制性分区流通,各区间不能自由交换,商品的流通受到影响,唯有白银不受此限,而且其价值高而稳定。因此,作为贵金属的白银越来越突显出货币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浩成大力推广白银,至于银矿之地,中国进入春秋时期后,全国详知“银之山”10处。
      在战国至汉代的墓葬中,见有银项圈、银器、银针等随葬品,这就充分说明,战国至汉代,不仅能采冶银矿石,而且加工制作银器的工艺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到了唐代,据记载,当时全国“有银”地点共35处,民间采银颇盛。
      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白银的年收入量达10万余两。
      所以当时的银矿还是最够支撑全国,并且浩成将此举上书赵构,又鼓励官家船队前往海外东瀛等银矿之地采购。此举赵构也推广了全国。
      对于官员的俸禄,浩成并没有照搬明代制度,明代的官员偏低并不是说官员很穷,而是明太祖将官员工资算得很精准,虽然这样能保证官员养活好几口人家,但是却忽视了官员与官员之间的人情世故,往来送礼,赏赐下人等公差之用,此法是希望官员个个都是清廉。
      但是不能要求每个官员都是像海瑞那样清廉。官员的廉洁一是要靠一定的数额的高俸禄,因为他有了一定的俸禄,便会减少贪墨的可能,因为他的俸禄已经足够,其次是需要一定的法律去约束。这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因历史上宋朝最高级的官员,比如说宰相,每个月可以拿到的俸禄是四百贯钱,也就是相当于每个月可以拿到32万。
      另外这还不是全部,还有各种补贴,比如说餐饮补贴、燃料补贴、保姆补贴等,加起来也就更多了。所以宋朝的官员们生活常态就是锦衣玉食,浩成对俸禄这块则是有增无减,并无改动,当然增加官员俸禄是在不影响百姓的基础上,以及该官员对百姓的功绩的前提下再酌情进行增加。
      浩成又改革钱庄,古代的“钱庄”是赚的是用你存在哪里的钱去投资或借贷来赚中间的差额。
      现代的“银行”有很多的赚钱手段,转账给其他银行、汇款、小额账户管理费、年费、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提供投资理财业务、与房地产商的合作等。
      他们之间一个很普遍的道理是拿别人的钱赚钱。因为银行的稳定性高和方便所以很多人愿意给他们钱。
      不同的是现代的“银行”通过提供其他服务赚钱。古代的钱庄是很少存在这样的现象的。
      所以浩成在燕地内的钱庄增加了几种功能,除了能货币兑换,存款、放款之外。
      在基础之上还包括了现在的银行借贷,只不过没有利息,比如借一万,可以分期,但没有利息。因为浩成设立的钱庄并不是靠民间借贷赚钱。比如有人做生意需要用钱,钱庄进行投资,倘若此人生意做大,该钱庄可从此人每月生意的营业额中分成百分之二十,一旦到了年底,可从该人的一年总生意营业额再分成百分之二十。
      当然了钱庄会与燕地的收税政府人员联合调差,如果该人生意不好,甚至没有盈利,钱庄则不会抽取提成。目前燕地内的钱庄统一为“中华钱庄”。
      全国目前只有“中华钱庄”可有此权力,并且经赵构同意,可在全国开分店。
      该钱庄总部在北京,钱庄的主人者则是前水泊梁山好汉神算子蒋敬之子蒋翰涛。
      因花云平举荐其人,并且其人继承了其父蒋敬的长处,精通书算,能“积万累千,纤毫不差”。所以浩成任命为中华钱庄总部的庄主。中华钱庄实则就是浩成的小金库。
      至于医学这块,宋朝政府为了提高行业的从业人数,设立太医局管理医学教育,而太医局隶属于国子监,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医科大学。
      这所学校有着科学的医学分科,有方脉科(内科)、针科、疡科三个专业,并且在这里的学生要系统的学习医学知识,史上记载“医者之经,《素问》、《灵枢》是也”。
      为了让百姓买得起药,用得起药,宋朝对城市平民进行医药救助,大力发展官办药房,当时的临安府就有五所药局,这些药局“四铺发药,应济军民,收本钱则不取息”。
      因为依靠国家财政补贴,这类药房的药物售价市价的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当国家遇到流行病和发生疫情时,药局还会无偿散药给百姓。这些药局除了售卖药品,还配置了坐堂医生,据记载“民有疾咸得赴局就医,切脉约药以归”,这些药局承担的职责和现代的诊所又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这块浩成改动的不多,只是规定燕地每个城、镇,乡都举要设置医药局,药房,医馆,且保证要二十四个时辰营业,因为人什么时候生病谁也讲不清楚。
      其次所有的医师均要有能够行医的证书,而证书将会由北京的太医局配发,而北京的太医局乃是汴梁太医局神医安道全之子安景顺担任,安景顺尽得其父亲真传,所以被浩成调来燕地,并且担任北京太医局局长,燕地所有的医师,药师,军医都经过其培训,并且浩成将安家的医学之道编为教材,方便后人学习。
      最后在夜市这块,由于宋代没有时间限制。只是由于古代蜡烛是高消耗品,所以晚上店家不敢多用蜡烛。但是浩成觉得,燕地的所有蜡烛由燕王府供给,以保证夜市畅通,但是所提供的蜡烛费用,由夜市开始时的店家营业额抽取百分之五,毕竟刺激消费能得到远远比消耗这些蜡烛的成本要多的多,所以以至于后面很多商家也发现利大于弊,所以逐渐也开始免费提供蜡烛。
      在燕地,不单有夜市还有鬼市,所谓鬼市即时民间的走私贸易,以物换物,自有一套规定交易的法则。
      其实浩成明白走私这个东西想要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搞得太过,并且鬼市的负责人与浩成也达成了协议,全国各地的鬼市只有燕地的鬼市会提供30%的盈利交给浩成。并且按照浩成的规定只要不搞出事情,保证地方太平。所以浩成也是答应了。
      以上政策只有推行白银,得到了推广。但是其余的皆只有在燕地实施。

第六十六章 改革燕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