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8章 第二次全球意见交流会开启[1/2页]

亮剑,没有鬼子对我很重要! 楼顶望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山里打出来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现在外界对四县的情况十分关注,很多人还没从巨大的胜利喜悦中缓过来。
      但是张浩很清醒,他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
      8月15日,归国的人员陆续到来,总部派来组建战时协调管理办公室的人员也到了。
      张浩把自己对四县管理和发展重点的想法整理道纸面上,交给负责此事的协管室主任岳启元之后,剩下的与协管室的对接任务都甩给了王三浦。
      王三浦现在是303军的二把手,兼任政训处主任、后勤部部长、总参谋长和军地协调处的处长。
      他的兼职之多,仅次于吴二妮。
      旅长考虑到张浩要忙其他事情,所以特地让王三浦来负责与地方的沟通协调。
      张浩这边只管出方案,具体怎么执行,要不要向总部汇报之类的事情全是王三浦和岳启元来操办。
      岳启元名声不显,戴着眼镜,长相老成,看不出年纪,但举止文雅,看起来像是个做学问的,又像是个商人。
      不过据旅长说,岳启元资格很老,擅长的是地方事务和商业经营。之前就在苏,区和上海等地负责地方管理与经济方面的事情。
      在老张没出现之前,岳启元被称为“小财神”,总部后勤部的账大半要过他的手。
      张浩一听人家是专业人士,更是啥都不管了,专心去和归国的人员沟通了。
      他想做的事情有三件。
      第一是扩大军工厂的规模。
      第二是在四县建立起军工厂配套的项目。
      第三是整合手里的技术和人才资源,给组织在科研方面打下一个相对稳固的基础。
      建工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军工厂运转了这么长时间,还是培养出不少工人的,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可以很快培养出更多的工人。
      归国人员当中也有不少相关的技术人员。
      张浩只需要把设备弄过来,提供施工图纸、生产原料,剩下的就是等了。
      他弄来了一个年产钢材三十万吨的小炼钢厂,配套的厂子也弄来了。
      他不求炼钢厂能有多大产能,只要能自产部分军工厂所需的钢材,他就能腾出运力去做别的事情。
      有了钢铁厂,还要有机械厂、化工厂等厂子。
      此外他还打算建立食品加工厂、制衣厂、罐头厂等十几个工厂,用来满足部队和当地市场的物资需求。
      如果这些厂子都能建立起来,并正常运转,张浩以后的工作量就会小很多。
      相对而言,科研方面的事情就比较麻烦了。
      老张不是专业人士,还要向1981那边寻求指导,然后再和这边的科研人员进行沟通,两头跑,比他运货还累。
      还好林志杰回来了,有他在,张浩和其他人沟通起来还算顺畅。
      结合1981那边的建议和张浩面临的实际情况,他和林志杰等人初步规划要建立的有电磁学、化学材料、医学、机械、高能物理、生物学和农牧七个实验室。
      张浩也想多弄几个专业的实验室出来,空气动力学、计算机、声学、流体力学......这些领域对未来的军事发展至关重要。
      问题是他根本找不到相关的专家,总部那边还在和这些领域的专家沟通,尽管张浩承诺可以提供专家们所需的一切科研条件和

第138章 第二次全球意见交流会开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