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5章 绝食[2/2页]

化演诸天 王骑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舟筏前行,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
      渐至湖心。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舟筏在湖心带动的涟漪,就好似白色宣纸上的一条长堤,尽头是湖心亭模糊轮廓,以及一叶小舟,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不一会儿,到了西湖湖心。
      没想到这大雪皑皑,安静如画的湖心亭中,竟也有人,有两个老人在湖心亭中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
      有童子在他们的背后烧水,围炉煮茶。
      炉子正沸。
      烟气缭绕,雪风一色。
      “咦!”
      湖心亭中的两个老人,看到柳是之主仆以及撑船而来的人,愣了一下,皆是大喜:
      “前方船上何人?”
      柳是之见到湖心中人,也是大奇,惊喜,上了湖心亭后,各自通报来历。
      原来两个老人是金陵人士。
      柳是之抚手叹道:“想不到亭中还有您两位这样的人。”
      “哈哈哈!”
      一个貂皮老人大笑,道:
      “我与好友见雪兴起,正在湖心,看天地一色,茫茫白练,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天地一景,叹曰此景只属我二人也。未料到也有相公如我一般者。”
      “当浮一大白也。”
      另一老人吟道:
      “何日无湖?何年无雪?但少闲人如吾几人矣。”
      说罢,邀请柳是之上前一起饮茶。
      “哈哈哈!”
      详谈片刻,一众俱欢。
      柳是之见天色不早,遂提出告辞。
      两老人道:“欲等雪后云散赏月,不同归也。”
      柳是之眼中露出敬佩。
      遂不多言。
      一叶扁舟,带着主仆,从湖心亭回返。
      艄公回头看那两老人渐渐为大雪和湖心亭所笼罩,只剩一点点炉烟水汽,人影几粒,想到他们今晚还要在这里等雪后云散,赏月,不由对着柳是之喃喃道: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啊。”
      这正是: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大雪之后,杭州放晴。
      柳是之与陆崖主仆,回返浙江绍兴。
      回到绍兴之后半年。
      便听说了那在杭州请他吃饭,席间谈论朝廷时局的进士好友徐文长,受到了皇帝赏识,重新起仕。
      有人来问柳是之可曾后悔。
      柳是之笑道:“我之乐,他未知也。”
      遂一如既往,游历天下,吃喝玩乐,兜兜转转,每半年出行归来,必回来撰》食单。
      除却食单外,令有数篇文章诗意非常,传唱天下。
      一晃九年过去。
      柳是之虽未入仕,却实为当今文人丛林当中的一朵奇葩。
      世人评价他为当今一代,才人称徐文长、柳是之。徐以奇警胜,柳以雄浑胜。
      徐文长,正是那位如今已经做了文党领袖的杭州进士是也。
      而柳是之,则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偏偏,这个“一事无成”的柳是之,成了“当世第一文章大家。
      他以书写人生。
      有人这样形容:哪里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哪里肯定有柳是之;
      曲终人散,风冷月残,有人吹出一缕悲箫,那听客肯定是柳是之。
      天下美食,任何一样。
      柳是之都是一定没有错过。
      崇阳十七年。
      这一年,柳是之的一生得意之最的作品,终于问世,非是外界文人推崇备至的他的文章诗词。
      而是一篇教人做饭的书。
      世人皆知大才子柳是之一生风流雅事无比多,排第一的,却是吃饭。
      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茶酒单十四个方面。
      然而,也就在重阳十七年,柳是之这部名叫做《梦忆食单》的作品问世之后的两个月。
      天下大乱了。
      先有反贼杀破京城,皇帝自缢而亡。
      而后有异国趁机南下,霸占中原。
      值此国破家亡之秋。
      天下文人心目之中的领袖和信仰,在年少之时,就曾说出忠君爱国为社稷绸,不曾怕杀头的我朝宰相徐文长,此时正站在西湖边上,面对异国大军的围困。
      西湖边上。
      宰相徐文长走到了湖边,他的学生回身望向那异国大军,哭泣道:
      “弟子愿与尊师一起为国赴难,甘愿以身殉国,以死明节。”
      徐文长走到湖边,喃喃道:“已死明节。”
      他微微低下身去。
      摸了摸湖水。
      忽地摇头:
      “此水太凉,不能入也!”
      弟子震惊。
      然后大叫:“尊师忘了你年少时和我们说的,文死谏武死战,我辈读书人,受皇恩,食国朝之米粟,自当以身报国之言吗。”
      却见这位忠君爱国的老大人,孤身一人去到了敌军阵营。
      天下文人领袖之一,投入敌营。
      中原士气大散。
      敌军很快,就来到了绍兴。
      准备俘虏收服天下才子领袖之二,柳是之。
      营中,徐文长上前抱拳道:“老臣与柳是之乃多年好友,只需三言两语,可说他来降新朝。”
      “可有如此简单?”
      徐文长道:“诸公不知也,柳是之此人多癖,更非忠君爱国之辈,早年就曾说过,身躯不报国。”
      是日。
      来到绍兴。
      却得知柳是之和童子不在家中。
      且家人早已经被遣散。
      徐文长寻遍城中数日,也未能得见。
      敌军将军冷眼来询。
      徐文长慌忙说道:“老夫有一计,柳是之此人最好吃食,每餐非美食不吃,就算是逃窜,也逃不了多远,只需将军以天下美食为饵,必能引他来降。”
      数日后,将军大摆宴席,仍不见柳是之出现。
      一年后,直至新朝彻底一统天下。
      三年之后。
      终于才有人自称发现了柳是之的下落。
      那是一座坟茔。
      柳是之早已经死去两年多。
      徐文长问过本地之人才得知,柳是之在得知异国入主中原,欲要招揽他时,便遣散家室,躲入了深山,当得知一国将领欲以天下美食诱他投降时,便以树皮野果为食。
      当得知异国已经彻底一统天下。
      便绝食于了深山之中。
      徐文长走后。
      陆崖看着那木头碑上,是柳是之自己给自己写的墓志铭
      绍兴柳是之者,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年至半百,国破,劳碌半生,皆成梦幻,斯人宁饿死,不食异国之粟。
      一声叹息。
      “何日入道?”
      (本章完)

第225章 绝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