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章 老爷对我们的支持力度,真是太大了[2/2页]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眼魔的秋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明朝类似毛呢大衣的冬衣是大氅,有直身、披风、圆形三种款式。
      衣长到脚踝,无明显收腰的直身大氅是其中比较常见,且用料中等的款式。
      根据现代汉服圈大佬的研究和总结,
      制作一件直身大氅所需的布料面积大约是3.75平方米。
      这是把可能产生的边角料也考虑进去的数据。
      要使用幅宽为54英寸的呢绒制作直身大氅,就得先进行单位换算。
      54英寸大约是1.37米。
      于是制作一件直身大氅所需54英寸宽的宽幅呢绒的长度,
      就等于3.75平方米除以1.37米,约为2.74米,正好等于3码。
      也就是说,一匹54英寸宽的宽幅呢绒可以做10~11件直身大氅。
      按10件计算的话,生产2000件直身大氅需要宽幅呢绒200匹。
      其总价值为白银~两。
      再算上裁缝的酬金,差不多也就是白银4万两左右了。
      3万担粮食多半是李旦在日本买的。
      不过李国助这个小少爷没事是不会关注粮价的。
      尤其他近几年还一直在忙着学医术、造船、导航等知识。
      就算是为这次出海筹备物资时,他也没怎么操过心,
      自有颜思齐这些经验丰富的人张罗。
      路过朝鲜的罗津港时,他们虽然补充过粮食。
      但朝鲜这个菜逼居然直到17世纪上半叶都还没有成熟的货币体系。
      当时作为实物货币流通的,主要是米和正布。
      所以李国助也没能直观地了解朝鲜今年的米价。
      还好他前世研究过明末的物价,依稀记得万历年间的米价基本维持在每担八钱银子左右。
      日本如今也还算社会安定,米价跟大明应该也差不多,于是他就以此为依据估算了。
      那么3万担米的总价就是白银两左右。
      船、炮、大衣、粮食这四样,总价就已经达到白银两了。
      剩下的炮弹、火铳、铅弹、火药价值即使不用算,李国助都知道不会太高。
      但他还是坚持要估算出一个大概的价格。
      明朝对炮弹、铅弹、火药的价格记载非常稀少。
      也幸亏李国助前世对这方面颇感兴趣,还真让他从网上找到了屈指可数的几条文献。
      或许是因为花费的精力太多,所以记忆非常深刻。
      崇祯年间,任广州府推官的颜俊彦,在其3年任内写了一本《盟水斋存牍》。
      其中有“火药一万一千斤,约银五百两有奇”之语。
      明代一斤约
      596.8
      克,五百两有奇意思是500多两,那就按500两算,
      则崇祯年间的火药价格约为每吨白银76两。
      现在还是万历年间,但也应该差不多。
      17世纪的火药桶并没有固定标准。
      但李国助知道,1613年12月,松浦镇信从平户英国商馆买过15桶火药,合60斤。
      可见英国商馆出售的这批火药每桶只有4斤重。
      如果李旦带来的3千桶火药都是这个重量的话,则其总重就是斤。
      日本当时的斤跟明朝差不多,按600克计算的话,则这批火药的公制重量就是
      于是其总价大约就是白银547两。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请大家收藏:

第40章 老爷对我们的支持力度,真是太大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