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米行的路上,韩氏对陈根说:“根儿,韩家米行在金平府来说,算是大一些的商行了,附近几个州县的大米供应都由咱家米行调剂,每次进出都以万石计。我们在金平府还有八处小的交换站,算是临时库房。五年前,朝廷曾委派金平府长官从咱家米行往前线供应大米,所以在府州也是挂了名号的。”
陈根连连咋舌,被惊得目瞪口呆。
韩氏又道:“韩家米行从我太爷爷那时起就已存在,只是到爹爹这一代才有所败落。姐姐远嫁外地,爹爹才将祖业交托于我,便是嫁给你大伯时的嫁妆。大春不喜边关生活,便来这里帮工,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
陈根露出一脸茫然神情,弄不清她说这些话的用意,心里七上八下的。
他的想法逃不过韩氏的眼睛,想了想才说:“这十多年来,大春跟随老爷饱经风霜和病痛折磨,但从未懈怠,又将我家祖业发扬光大。蓉儿自小体弱多病,我和老爷又溺爱娇惯,实不相瞒,在经营打理方面,确实不如大春有能耐有见识。今后,大娘希望你能多向大春讨教,帮衬蓉儿和小红,也算对得起我和老爷对你的一片期望了。”
陈根连连点头,还在怀疑她说这番话的真实用意。
韩氏沉默一阵又道:“其实,米行生意也不太难做,就是转运贩卖大米的活计,从外地采购价廉质优的大米,再运回各储藏点加价倒卖,从中赚取差价利润,靠得就是消息和勤快,非常辛苦,但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蓉儿走访周边府州县,为米行打探行情消息,大春奔走各处采购转运,而小红负责屯粮销货,我和老爷掌控全局,上百个伙计分赴九处门店打下手,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运转模式了。”
陈根不敢言语,只是不停点头。
韩氏停顿一阵又接着说:“大娘看得出来,你身板硬朗,又能随机应变、临危不乱,比大春成熟稳重一些,所以我想分你去大春那边,跟着他议价采购,之后把大米安全转运回来,你觉得这样安排妥当吗?”
陈根忙道:“全凭大娘做主差遣,侄儿必当竭力办好差事。”
韩氏高兴,淡笑道:“既如此,我便告知老爷,你也抽空多问问大春这方面的经验,等你熟悉起来再去办差。”
陈根连忙答应,心里激动不已。
说话间,他们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总店门前。
上官蓉还未回还,店里只有殷翠红和几个上了年纪的伙计在忙。
殷翠红眼尖,见韩氏正和一名少年谈笑着走来,走出店门,跑到韩氏面前,喊了声“干娘”。
韩氏应了一声,忙把陈根拉到面前,笑说:“小红,这是你干爹老家那边的侄子陈根,你该叫声哥哥。”
殷翠红大大咧咧,一点也不认生,大方地喊了声“哥哥”,之后便问韩氏:“干娘,蓉哥哥还没回来,要不要我差人请他过来见你?”
韩氏摆摆手说:“不了,你和根儿闲聊等待,我知道
第十四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