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会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人的最高荣誉,一个打工人的顶级待遇。要是李光说的新社会真能到这个水准,那也实在是太让人尊敬,太让人敬佩了。
      “然后,工厂里还会逢年过节的下发福利,也可能会给一些优惠卷,以各种的形式反哺那七十块。到社会层面呢?当粮食价格长高,我们的民主府政会出钱稳定市价,补贴粮食商稳定在一个价格之内,这又无形间给了一比回馈。路破烂不堪,要修路,那就由府政出钱,修好他,让他畅通无阻,这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我们的粮食产量不足,国家就用这笔钱去研究更高产的稻物,好让咱们能吃饱饭,不用操心挨饿,这又是影响了我们,改变着我们。”
      “甚至是说你要接种疫苗,由国家出钱给你接种,让你免费接种,那也是一种补贴。还有比如说当我们老了,工作不动了,那我们的列斯泽克民主府政又会每个月给我们一些钱,可能是一人五块,也可能是一人七块。从你老了开始发,一直发到你进棺材为止。兄弟们,我的同志们,朋友们,你们说,这样的社会难道不正是我们所期盼的那样的吗?难道不正是所谓的大同社会吗?”李光同志深情的向其他水兵问到。
      大同社会,人无分贵贱。耕者有其田,劳者有所归。这是炎明百姓,历代文人墨客,有志之士所力求追求的最高目标。几乎每个怀揣着理想的人都想这样做,都希望能实现这一目标。从当今的汉安皇帝朱由辉到曾经的崇祯爷,再到当年的张太岳公和海太保,再到方国公与孝武两朝,高祖皇帝朱元璋,明一朝以来,有多少人怀揣着仁人志士之志向去做这些事情呢?答案是数不清,太多了。
      往上看,从王安石变法到范文正公主新政,从太宗李世民到孔夫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虽然说这些人都多少有一些自己的偏见,但大同社会的理想却也是所有文人墨客所向往,所希望的。大同社会,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词语,古往今来以来,可能最接近大同社会的也就是当年的方国公那个时候了。一代一代过去,即使是再敌视方国公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当年的丰功伟绩,这大概就是最接近大同的时代了。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355:大同社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