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这,张博一言难尽的看向自己表哥,这人也太接地气了些吧。行吧,这活这也不难,张博指着那个纺纱机下面的地方道:“看到下面的那个纱锭了吗?将那个地方拆下来。”
行,朱厚照看准地方之后立马变动手了,他的动手能力十分强,三下五除二就将那个纱锭给取了下来。
他还举起纱锭反复回了看,也不知道自己表弟打算如何去改造这东西。
这时朱秀荣也凑了上来,她看着自己老哥手里拿着那东西,有些不确定道:“那表哥,我们要改造的地方就是这里吗?”
对,张博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他将那东西拿到手上,然后将其横着放在手心道:“这是现在这台纺纱机的纱锭它的摆放位置…”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哦,朱厚照和朱秀荣两个人都点了点头,不太清楚自己表哥跟他们谈这个有什么意义?
当然有意义了,张博突然将那个手里自己手心上横着放的纱锭拿起来竖着立了起来道:“这纱锭横着放,它的长度会比竖着放的纱锭要长很多。我们只要将这纱锭的摆放位置变化一下就可以。也就是说将横着放的纱锭变为竖着放,然后再增加这个纱锭的数量,就可以起到加快整个纺纱机效率的效果。”
这么神奇吗?朱厚照听到这话,立马就将那纱锭又拿了回来,在自己手上来回比划好半天,他才恍然大悟道:“好像是这么个道理。那这之前咋就没人能想出来呢?”
这可真让朱厚照十分的迷茫了,要知道前面的飞梭再加上现在的这个珍妮纺织机,它的改造原理真的是太简单了。但是却一直没有人提出来,这让他十分疑惑朝堂上缺聪明人吗?
朱厚照自认为是不缺的,反而多的是那脑子机灵的人,可是从来没有人会提出这种的改造方案。
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想出来的方案,却迟迟因为出现在所有人面前啊。
“有啊,怎么可能没有人想出来呢?”张博听到这话挑了挑眉道。
“谁?”朱厚照和朱秀荣听到早就有人想出了这法子,纷纷抬起头来看向张博,想要向他寻求一个答案。
他们就说嘛,他们这泱泱天朝圣国,物产丰富,地域辽阔,怎么可能连能发明这些东西的人都没有,果然是他们之前并未关注罢了。
张博见到朱厚照还有朱秀荣两个人脸上莫名的自豪忽悠,瘪了瘪嘴道:“当然早就有人改造出了类似的纺纱机,不过有什么用呢?根本就没有传下来罢了,不然的话咱们现在也不会在这里愁这个棉纱数量的问题了。”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咋可能没传下来呢?”朱厚照一听这话就急眼了,这么好的东西都不传下来,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讲了,这些人是要把明珠当愚木吗?
张博见他急了,这才满意,就是要这个效果,不把这事儿的利害关系给点名,大家对这种种东西还会认为它是奇技淫巧,并无多重要。
传承下来的大部分还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当然也不是说读书不好啊。只不过整个社会要发展不可能只发展一样吧,你不可能只读书,光读书也吃不饱。
农民要劳作,他们要生活的,农民要吃饱穿暖,这样才会有幸福感。整个国家才会在此基础上延续下去,不然的话没有这些基础,久而久之不说国力衰弱了,甚至就被其他人颠覆了。
你满足不了的有的是人能满足啊,这天底下又不止你们这些聪明人。
张博这才详细的解释道:“其实在400多年前,在一个《王祯农书》中就有这种纺纱机的记载。当时它的这个纱锭数量是32个,一整天纺纱量能达到120斤。只可惜现在根本就看不到了。
哇,朱厚照还有朱秀荣两个人听到农书中记载的那个纺纱一天的纺纱量之后,两个人都惊呆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珍妮纺织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