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怎么会没有帮助呢?张博道:“别的不说,等徐经回来之后我们就有的忙了。”
毕竟徐经可是出海去了。一旦他能带回来高产作物,那必然影响很大。可以趁机让弘治帝和朝臣取消海禁,只要没有这海禁之策。他们能去的地方就多了。
毕竟这现在的朝堂错综复杂的,光凭他们两个人是没有办法撼动这些文官的。还不如从外部出发。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听到张博这番打算,朱厚照开始深思了自己表弟这个想法到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呢?如果真的能按照张博说的那样来的话,那自然再好不过了,如果不能的话,肯定还是要从朝廷内部动手的。
不过张博这话确实给他提了一个新的思路。
很快被关在大理寺的真人全都被审讯完毕,弘治帝看了锦衣卫手中的那些审讯记录直接下了旨意。
对道观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首先一个就是将其侵吞的土地全部收回。下面挂靠的店铺的数量也进行了限制,毕竟他们又不是商人,要这么多商铺干什么。
最后一条就是至关重要的这个度牒。弘治帝问过礼部尚书之后,直接对每个道观所能拥有的这个度牒数量进行了限制。
一个道观最多十个度牒,至于其他没有度牒的那些人,那只能下山了。
其他的还好说,度牒这一事确实让道观的管事真人为难了起来,他们现在每一家道观差不多有个100来号人,只给10张度牒,这也太少了。
可是这会儿他们都在牢里哪有反抗的余地?而且礼部尚书也来到牢中,跟他们说以后朝廷会对每个道观进行年度考核,考核排名在前列的道观每年会增加一些度牒。
也就是说想要这度牒,就表现的好一点。这次因为丹药之事,弘治帝可没有严惩他们。除了朝天宫的那些道士是真的被杀了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员损失。
与此同时,朱厚照也收到了额外的田产,一共是5000多亩,全都是在西山附近的地方。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张博和朱厚照两个人看了一圈,觉得这片地真是不错。张博和朱厚照两个人打算在这基础上建了一个超大的农场。
提到对这片田地的处置,朱厚照道:“还是按照之前一样,将这些地租给周边的老百姓不就行了。”
听到这话,张博却摇摇头道:“这跟道观他们做的有什么不一样?”
说白了将田地租给老百姓,他们省心,但是老百姓们承担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是丰收的话那还好说。但是一旦遇到什么天灾之类的,那岂不是又要欠一屁股债。
因此张博提议道:“表哥,不如这样,我们就按照皇庄的样子建一个超大的农场。雇佣周围的老百姓进去帮我们种田,每个月给他们发银子。这样的话,老百姓的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能有些银子傍身,这日子长久以来会越过越好。”
听到张博这样说,朱厚照想了想觉得可以,这样老百姓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失,就算真的遭遇天灾之类的。这些损失他和张博两个人还是赔得起的。
张博和朱厚照两个人商量好之后,便让管家在西山那边张贴了告示,他们要招收大量能种地的老百姓来帮他们种田。
这个告示一出,京城周边的老百姓全都震动了。这告示一听那对他们是百利无一害啊,他们不用承担地租,每一个月还有银子。
干的活还是他们老本行,种地那给谁种不是种的,非要给你地主种。因此很多老百姓都拖家带口的搬到了西山附近。
弘治帝对张博他们这个农场的计划很是感兴趣。而且张博和朱厚照两个人完全是自负盈亏的,因此便同意了让他们进行尝试。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第一百二十五章 开办农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