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九十章 子不类父?[2/2页]

天命唯汉 曹吉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王还是回屋歇息去吧……”
      “聒噪。”
      …………
      城东别院,刘盈从马车上走下,狠狠地打了个喷嚏。
      在他身后,擅于服侍别人的韩谈,立刻取下一条狐皮披风为他穿上。
      刘盈也不矫情,只是自己将披风系好,调节了松紧后就朝院内走去。
      院落中,和他想象的一样,残破不堪。
      但这也是没法的事情,要么住这种有床有屋顶的房子,要么就只能住需要打地铺的帐篷。
      虽然这里门窗无法彻底封闭,但总归是要比帐篷好很多。
      而且刘盈在这里也住不了几个月,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河北的汉军就会大举南下,全力攻打齐国。
      不过,暖炕神马的还是需要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也是赵尧很多天以前就已经到了这里的原因。
      嗯,不只是刘盈,和他一起到达的幼军士兵的房间,也全部盘上了火炕,只不过刘盈住单间,而他们住集体宿舍大通铺罢了。
      冷风吹过,刘盈越发觉得北方苦寒。
      于是他迈步向卧房走去,并且不忘让人将他的小桌板也搬了进来。
      他今天要做两件事,一件事就是拥在被窝和暖炕上,写日记。
      虽说正经人不写日记,但没办法,吕雉要看。
      所以他这个名为日记,其实就是行程汇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吕雉虽然已经不再亲手给他做衣服了,但母亲思念儿子的亲情,还是丝毫没变。
      刘盈答应给她每天写日记送回关中的原因,也是因此。
      现如今虽然天下还没有太平,但他这里却很安全。
      自然而然的,就不要让别人过于担忧了。
      在将自己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什么时候吃的,以及见到张耳,并受对方之托,问刘太公和刘邦好的话都写进去了之后。
      刘盈长舒一口气,静静等待墨迹干涸。
      虽然他的字还是写的跟狗爬的一样,但他相信,这些东西要是传到了后世,一定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自恋了一会后,刘盈让韩谈将信件收好,交付邮人送往关中。
      嗯,其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那就是即便是在战乱的时候,道路上满是打家劫舍的强盗,但他们对于邮递员却不会出手。
      少顷,刘盈开始干第二件事情。
      他拿起毛笔,在面前铺开的白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一行大字。
      燕赵魏代四地振兴计划。
      其实河东之地不需要太多谋划,只需要顺其自然,等着人口的慢慢繁衍就好。
      那里就是后世的山西,山峦重叠,人口大多都集中在那几处盆地之上,只需要维持好秦国留下来的水利工程,再加上不被战火璀璨。
      要不了多少年,自然就会变得繁华起来。
      所以刘盈的重点,其实是在燕赵。
      这里在后世的时候是大粮仓,但在现如今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里,燕赵虽然一马平川,平原面积超过关中之地,但粮食的产量,是远远比不上后者的。
      原因很简单,没有灌渠。
      电动机没有发明之前,灌溉农田的方式,除了像关中蜀郡那样的都江堰郑国渠,利用水流的重力作用浇灌农田,就只有如淮河流域那样,修建蓄水灌溉的陂塘工程。
      而在自然高差不大的情况下,修建如同芍陂那样的蓄水池才是正解。
      以九江国为代表的淮南地区,按照秦国的统计标准,这里的水浇田,几乎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
      这,就是后来历任淮南王都很跳的原因。
      有钱,烧的……
      但同为平原的燕赵地区,却有着完全不同以上两者的点。
      从后世的数据来看,这里的全年平均降雨量不大,总体干旱程度其实和中东地区有些类似。
      而到了雨季,暴雨强度又相当于很多东南亚国家。
      这,就形成了很独特的点。
      干旱严重,暴雨集中,既有水荒,又有水灾……
      当然了,如果没有后世里某地区的吸血,这里还是很宜居的地方。
      那么刘盈设想中的,必然是修水渠水库。
      但那是需要十年或是几十年的事情了。
      后世里有些阴谋论者,探讨大禹上位的原因时,就是说他借治理洪水的机会,掌控了大量的劳动力。
      真假不论,只是在现如今的这个时期,很值得借鉴。
      修水利,是一件兴师动众的事情,需要的是一个能一插到底,调动所有百姓,群策群力的大政府。
      这,就是刘盈敢于应承下萧何,在这里设郡设县,让汉国彻底掌握燕赵的原因。

第二百九十章 子不类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