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一章 京师来信[1/2页]

大明:官居天子 玉竹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常宁县南市,北巷旁边的面馆。
      北巷就是赵禹家门前的那条巷子,面馆则是那对老夫妇经营的那家。
      只是,三天过去,那家面馆已经重新换了招牌,新招牌上刻着‘赵氏面馆。
      而经营这家面馆的也不再是那对老夫妻,而是一对年轻夫妇。
      面馆内,赵永卓在后厨,胡氏在前面打理店铺,夫妻档!
      很平静。
      没有鞭炮,没有铜锣响鼓,赵氏面馆就在低调和安静中开业了。
      只是,开业低调,生意可不低调!
      赵禹说服了胡氏,把他那天做的卤煮搬进了面馆,主打卤煮面。
      那卤煮一出,顿时香了一条街,哪个闻上一闻不肚子叫唤两声?
      而面馆前面的大街是哪里?那可是南市,人流最多的地方!
      众多人闻到这味道,循着香味就来到了面馆。
      而赵氏面馆的卤煮面,既香,又有料,还实惠!
      香料就不说了,没有哪个普通百姓家舍得买。
      卤肉虽然是猪下水,但喷香,还量足,那一块块卤肉下漂浮着一层酱色油花,看着甚是食欲满满,主要还是四文钱一碗!
      这对囊中羞涩,又腹中油水少的人来说,极具吸引力。
      所以,赵氏面馆一开业,便人满为患,店内的六张桌子经常坐满,甚至店外的油毡蓬下都摆了好几张桌子。
      而赵氏面馆生意一好,最明显的体现也在赵禹家的伙食上。
      如今的赵家又恢复了以前的伙食标准,甚至因为开了面馆,赵禹天天都能吃到肉食。
      这一改变,也让赵禹变得壮壮的。
      习武锻炼筋骨,泡药浴增强体质,肉食补充营养!
      这一套下来,赵禹是一天一个样,那个头都比同年人高出一截!
      一切又变得幸福满满。
      赵家再次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赵禹也在充实的学习和习武中过得快乐踏实。
      而在这充实的生活中,小小的赵禹收到了一封来信!
      信是从京师寄来的,来自姜若彤,下午散学的时候,韩礼儒转交给赵禹的。
      这是姜若彤离开后的两个月,八月初十。
      赵禹的房间里。
      赵禹坐在书桌前,落日的夕阳透过窗户洒了进来,在书桌上留下满桌的玫瑰红。
      书桌上,赵禹的面前,整齐的放着三样东西。
      一本薄薄的线装书,书名是《鬼狐传》。
      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赵禹同学亲启。
      一个打开的锦囊,里面装着银豆子和碎银,共有十五两!
      赵禹板正地坐着,看了眼三样东西后,疑惑地拿起信封,撕开了封口,拿出了里面的信纸。
      信纸有两张。
      赵禹的小手抖开信纸,扫了一眼。
      字迹娟秀淡雅,线条纤细。
      嗯,是姜若彤同学的字没错!
      赵禹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信的内容:
      “常宁县的男同学:
      见字如面,可安好?
      我跟你说哦,我可聪明了!
      我看完你的故事后,闲着无聊,就突然想到了你卖故事给胡老四的事,然后我就把你写的故事拿到书局印刷成了书,派人拿到外面去卖!
      你猜怎么着?这书卖得可火了,那些公子小姐,还有书生,还有好多人,都抢着买,我挣了好多好多银子......”
    

第五十一章 京师来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