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很快,第二道题也有人陆陆续续交卷了。
     接下来,便是第三道题,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题。
     这道题,是嬴启亲自出的。
     除了嬴启和刘邦安排的“内应”,就连负责监考的尚书省官员,都不知道题目是什么。他们只负责把密封的试卷发下去,并好奇地猜测着里面的内容。
     当试卷发到考生手中时,发题的官员忍不住偷偷瞟了一眼。
     只见那雪白的纸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君,民,孰轻孰重?
     这官员心里咯噔一下,这题目…可不简单啊!一个回答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他不由得为这些考生捏了一把汗。
     考场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所有考生都被这道题给震住了。
     这题目…也太直接了吧!
     这可不是什么“风花雪月”、“诗词歌赋”,而是直接触及到了统治的根本!
     一个回答不好,轻则前途尽毁,重则…人头落地!
     不少考生额头开始冒汗,手也微微颤抖起来。
     这…这可怎么答啊?
     说“君轻民重”?那不是公然挑战皇权吗?
     说“民轻君重”?那岂不是成了谄媚之徒?
     这题目,简直就是个烫手山芋,怎么拿都不对!
     曹参看到题目,先是一愣,然后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这陛下…还真是会出难题啊!
     陈平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知道,这道题,将是决定他命运的关键。
     他必须谨慎再谨慎,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斟酌。
     考场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所有考生都陷入了沉思,思考着如何回答这道“送命题”。
     纵观历史,自从有了科举,这题目就成了皇帝选人的“照妖镜”。
     能从题目里看出皇帝想用什么人,也能看出他想怎么治理国家。
     这就像是皇帝出的一道“心理测试题”,答对了,你就是“自己人”,答不对,那就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如今,考场里也有不少人想到了这一层。
     都是来“求贤”的,可这“贤”也分很多种。
     有的人确实有才,但皇帝看不上,那也白搭。
     这类人,只能感叹一句“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就好比那汉朝的贾谊,满腹经纶,结果汉文帝就喜欢那些能说会道的,贾谊只能靠边站。
     还有那唐朝的杜甫,诗写得再好,也抵不过皇帝一句“不合时宜”,最后还不是穷困潦倒?
     陈平、曹参,还有几个脑子转得快的,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这道题的真正意图。
     可正因为看透了,下笔的时候,反而更纠结了。
     都是来找出路的,谁不想被皇帝看中?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通过考试,挤进大秦的官场。
     至于跟皇帝是不是一条心?那都是后话了,你连门都进不去,还谈什么“心连心”?
     所以,他们必须得从嬴启的所作所为来分析,在嬴启心里,这杆秤到底是偏向哪边。
     “这可真是要了亲命了。”一个考生抓着头发,感觉头皮都要被薅下来了。
     他心里哀嚎:“我这是来考入官场的,又不是来玩真心话的啊!”
     另一个考生盯着试卷,眼睛都快瞪出血丝了。
     他心里疯狂地“刷屏”:“

第317章 君民孰重孰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