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47章 一梦华年379[1/2页]

慢穿记事簿 白茶微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谢宁请袁璨在亭子里坐下,然后问起了其他女考生的情况,得知她们都被任派到了各地,心中不免一叹。
      只有袁璨留在了朝中,这怕也是因为袁璨名望,还有那一场争斗的促使。
      之前南北之争的时候谢宁并不在京城,因此也不知道具体的事宜,后面也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
      袁璨在这场争斗中占了不小的位置,她算是南方仕子的代表之一。
      对于南方仕子来说,袁璨是女子,在女帝的统治下,她天然多了一分优势,毕竟女子考官是谢宁倡导,女帝支持的。
      且袁璨所在的家族在江南名气大,不管是她的父亲还是丈夫,亦或是她自己,都足够优秀,才华足够服众,所以南方仕子才推举她为代表之一。
      而对于朝廷来说,袁璨是南方仕子的代表,科考成绩又足够好,且皇帝又已然暗示了,所以他们便顺势留了袁璨在京都当官,而不是调派到地方去。
      就是这官也不是与工部,与纺织有关的官职,而是文散官。
      也就是说,袁璨踏入了文官的范围内。
      袁璨来访是为了和谢宁说关于女子杀夫案一事的,如今朝中对这么一个小案争执不下,为人所震惊。
      可真正站在朝堂里的大臣们却是知道,他们争的不是这么一个小案,而是这个小案判决结果所代表的意思。
      其实他们是在争权。
      谢宁心中明白,大周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权在名义上领导着相权,实际上却受到相权的牵制,可谓是双向制约,而与此同时,他们又都受到台谏的监督。
      台谏也就是御史台和谏官。
      在大周之前,台谏的职位及主事范围是不同的,御史的职责主纠错弹劾百官,谏官则针对谏正皇帝,其各司其职互不侵犯。
      而在大周,为了收拢权力,台谏“合二为一”,御史既弹劾百官也兼任谏正皇帝,谏官同理。
      在谢宁看来,台谏“合二为一”是监察制度的进步,毕竟二者的职能不无不同,分而久之则会产生不必要的权力割据。
      如此便形成了君主、宰执、台谏三者之间的相互制衡的格局。
      燕曦才上任,她的权力本就不足,所以她才更要扩大和集中自己的皇权,她不能容忍大权旁落,皇权受到掣肘。
      所

第847章 一梦华年379[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