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7章 一梦华年199[1/2页]

慢穿记事簿 白茶微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添水磨了点墨,谢宁摊开纸张思考着前几日谢望之给她布置的策论应该怎么答。
      这问的是几十年前与北晋缔结的盟约,具体阐述它的利弊。
      北城盟约签订之前,大周与北晋已经维持战争状态整整二十六年了,战火绵延不绝,反复的厮杀也收复不了前朝旧壤,两国始终维持着一种僵持的局面。
      而战争的消耗是很大的,对大周如此,北晋亦然。
      双方都想停战,不管是臣属还是高位的统治者,都有了厌战的情绪。
      而和约的签订,是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北晋尊大周为兄,大周却要支付几十万的岁币,不知后世如何评价,但就那个时候以及现在,这个和约都是值得肯定的。
      便是当时反对贿赂北晋以缔结和约的当朝宰相也以此为功,在他们看来,虽然是用钱买的和平,但也算是一大胜利。
      诚然,北城盟约是一个不完全平等的妥协和约,但谢宁却十分意外,因为当时的统治者目光放的很长远。
      他们不在乎多少钱,但一定要争取到关南,他们要北晋承认关南是大周的,这就涉及到了领土主权的问题。
      谢宁沾墨落笔,虽然和约换来了和平,但弊端也是有的。
      其一便是岁币,这些都需要百姓来承担,而且后面又增加了数量,且不仅供给北晋,便是西理也要上万绢茶。
      压在百姓身上是税赋一日比一日重,这是一部分士大夫的想法。
      谢宁把自己之前整理的数据资料一一填进去。
      若是真的算起来,大周给北晋的岁币又远不及交战之时军费开支,只其损耗的百分之一二而已。
      而大周与北晋,二者之间的经济发展相差极大,所以大周给北晋的岁币完全可以从对北晋的贸易中赚回来。
      除此之外,最令人痛心还是“苟安”。
      谢宁的笔顿了顿,心中难掩叹息。
    &n

第667章 一梦华年199[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