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9章 旧时明月139[1/2页]

慢穿记事簿 白茶微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谢宁带着闻风在实验所待了五天,成功仿制出了掷弹筒,它不仅能够对射程进行调节,还能增强瞄准精度,而且还能够兼用“八九式”掷弹筒的炮弹。
      这样的话,如果在战场上把自己掷弹筒的炮弹用完了,也可以用从日军那里缴获的炮弹。
      闻风研究出的五十毫米炮弹威力也比一般的掷弹筒炮弹威力更大。
      刚出来谢宁就接到开小会的消息,便让闻风去负责掷弹筒制造的事,谢宁打算大量生产,不过材料问题还得向上汇报,因为有着铁矿,她们倒是不缺生铁了,但是生产炮弹的其他材料还是缺的。
      国党的封锁,让材料的运输很是艰难,只希望接下来这一仗能够改变这种情况。
      “军委下达了新政策,将兵工建设方针调整为以弹药为主、枪械为辅,要求我们大量生产手榴弹和地雷,发给军队、民兵和群众。”
      谢宁不解,要知道因为八露军的队伍迅速扩大,枪支极为缺乏,兵工厂生产的重点主要是枪支,力求提高军队的枪支配备率,毕竟拿着大刀和红缨枪,怎么和敌军的步枪打?
      在这几年的努力下,武器配备率的确提高了不少,大刀这些都是作为补充的武器,在子弹没了的情况下,就得拿着大刀和刺刀拼杀了。
      许和便道,“因为之前的突破战,日军开始报复性的疯狂“扫荡”,使得根据地的许多兵工厂被迫进行压缩分散,冀中根据地甚至将兵工厂转移到白洋淀的芦苇荡里和地道中......”
      谢宁还是不赞同中止步枪的制造,“我建议步枪制造任务不变,另外增设手榴弹厂、炮弹厂和火炸药厂,加大这方面的生产任务,另外,成立专门小组研究攻破化工、冶金技术,特别是化工技术,我们在这方面的人才还是太少。
      如果单纯靠工人师傅们在制作过程中提高技术,效率太慢,还是应该同时提高理论基础.......”
      在事情商讨的差不多的时候,谢宁将已经改良好的新型步枪提了出来,这类步枪并没有在性能上有所提高,只

第139章 旧时明月139[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