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8章 韩信汇聚诸王[1/2页]

万古昏君我为王 苏子与谪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日一早,李玄睁开眼,轻轻拍了一下身边人的翘臀。
      长孙无忧面色红润,娇哼一声,趴在李玄胸口。
      “改日把无忌兄长叫进宫一趟,朕好久未见我那大舅子了!”
      长孙无忧似是还没有睡醒,迷糊道:“陛下找兄长有要事?”
      李玄笑道:“没事,就是问问兄长有无入仕的想法。”
      李玄穿好衣衫:“无忧,朕过段时间再来看你!”
      长孙无忧顿时惊醒,随后便打算穿起衣物:“陛下,不妨用过早膳再走。”
      李玄只好把长孙无忧按回床上,轻轻亲了长孙无忧的脸颊。
      “朕还有要事与群臣相商,无忧累了一夜,好生休息吧!”
      李玄出了凤栖殿,阳光撒在李玄身上,李玄本来就面色萎靡,被光芒一照,更是头晕目眩,双腿一软,跌在地上。
      无奈之下,李玄只好招呼太监准备轿子,把自己抬到福宁宫。
      皇轿内,李玄不断用手按摩自己腰肢。
      淦,这一顿吃撑了。
      估计老子接下来几天双腿都是软的,看来还是得节制啊!
      李玄闭上眼睛,回味着昨日的春光,心神摇曳。
      这无忧小妞还真带劲,自己昨日好多招式,只是一点,无忧小妞就立马会了。
      李玄下了轿子,推开福宁宫大门,却见满地的纸张,桌案上趴着一个年轻人。
      直到此刻,李玄才想起,自己好像把王安石忘记了。
      李玄没有叫起王安石,把散落地上的纸张一一捡起。
      李玄低头看向其中一张,只见上面写着“农田水利法”五个大字,李玄细细看去。
      “农田如荒闲可事垦辟,瘠卤可变膏腴,旱地可为水田,水域可为耕地之类;”
      “水利如陂塘可修,灌溉可复,积潦可泄,圩堤可兴之类,吏民皆得自言,由州县实施,行之有效,按功利大小酬奖。”
      李玄看向伏在桌案上的王安石,内心不由叹道:果然是大才!可惜了,朕要用你的才干来灭国!
      李玄轻声走出宫外,伸手招来一太监:“去准备一些膳食,待探花郎醒了后与朕同食!”
      小太监看向屋内年轻人的目光充满敬佩,能让陛下这么对待的人可不多。
      明日参加完曹彬葬礼后便恢复早朝,看来自己今夜得走一趟魏征的御史台了。
      曹彬身死后,李玄以国礼葬之,并且废朝十日。又因韩信出京,士子张榜,早朝又推了几日。
      李玄想着朝中那些处处与自己作对的大臣,嘴角露出冷笑。
      呵,后天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日上三竿,王安石终于醒来,结果李玄即刻命人待王安石下去稀疏一番,等王安石再回来,桌上早已摆好美味佳肴,李玄笑着招呼王安石就坐。
      王安石受宠若惊,连连拜谢!
      李玄眼中笑意更甚:“朕总不能一直叫你探花郎吧!直呼名字又太过于生分,说说你的字。”
      王安石才拿起碗筷,又赶忙放下:“回禀陛下,卑职字介甫。”
      李玄又问:“介甫兄弟今年几岁了?”
      王安石直接跪在地上:“卑职身份卑微,当不得陛下如此称呼。卑职今年二十一。”
      “哦,朕比你年长三岁。从今以后,你我兄弟相称,不必拘泥于俗礼!”
      王安石依旧跪在地上:“陛下,卑职不敢!”
      李玄一瞪眼:“让你叫你就叫,只不过是私下相称而已,怕甚么!”
      王安石只能起身,李玄亲自为王安石夹去一根海参:“介甫兄弟,多吃点!”
      一顿饭,吃得李玄开怀大笑,心旷神怡。王安石依旧举止谨慎,不敢僭越。
      待两人饱餐后,李玄正色道:“这天下,究竟是谁人之天下?想好了吗?”
      这次王安石没有犹豫,直接道:“陛下,这天下,乃门阀士族之天下!”
      李玄哈哈大笑:“介甫,可愿与为兄并肩前行,斗一斗这门阀!”
      王安石目光燃起火焰,作揖沉声道:“介甫万死以报天恩!”
      李玄一连说三个“好”字:“你我兄弟今日便好好谋划一番,替大楚扫去这些蛀虫!”
      福宁宫内,王安石开始讲述自己的变法二十策。
      羽州境内,韩信的元帅府中也举行了一场秘密会议。
      参会之人不少,也不多。
      一张由黄花梨打造的长长会议桌。两侧各摆着四把交椅。
      韩信丰神如玉,端坐主位,身后站着谋士蒯通。
      左侧第一张椅子上坐着隋国君主杨广,身后跟着一位强壮的将领;
      左侧第二张椅子上坐着南唐君主李煜,身后跟着一位顾盼生姿的美人;
      左侧第三把椅子上坐着北齐君主高洋派来的一位代表,是一位身着宫装的半老女子;
      右侧第一把椅子上坐着南汉君主刘?,刘?身后跟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宦官;
      右侧第二把椅子上坐着周国君主姬宫涅,姬宫涅身后跟着一位道人;
      右侧第三把椅子上坐着元国君主铁锅派来的一位代表,是一位身披袈裟的得道高僧;
      至于左右两侧的末席,则是苏轼和孙武,只不过他们是被迫的,口不能语,只能听着。
      这一桌人,成分复杂。韩信把苏轼和孙武叫来旁听的目的很简单,便是告诉两人,今后好好待在羽州,别枉费心计逃出羽州,不可能的;同时也是想让两人认清形势。
      韩信开口第一句话就让场子冷了下来。
      “竟然有六国觊觎我大楚,真当韩某无能吗?”
      随后,韩信把目光投向元国君主铁锅派来的得道高僧。
      “其余五国与我大楚接壤,情有可原,你元国也想跑来分一杯羹?”
      高僧微笑着唱一句佛偈:“阿弥陀佛!贫僧法号元空。兵仙且容贫僧说句妄语。我元国以骑军立国,若论马上功夫,十五国中,未有抗衡者。何也?全因我元国盛产战马,我元国随意一匹乙等品质的战马,流落他国,都会成为军中将领的胯下宝驹!”
      元空说完看了几位君王一眼,

第38章 韩信汇聚诸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