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夏日烈阳的炙烤下,马路上的车流也显得有些散漫。
      跟着他人一起,顾安和徐桃夭也见到了那位大妈口中的残疾车。
      其实也就是一种三轮燃油摩托,不过弄了个铁壳罩在外头,然后再在里头的小车厢里安置了两条坐垫,一前一后,中间还剩着空当,用来置放行李。
      一辆车,差不多也能挤下四个人。
      司机大多都是本地的一些四五十年纪往上的男人,开开小三轮接接客,日子过得也算还行。
      他们大多没有什么文化,也没什么赚钱养家的手艺。
      在那个时代出生的他们,多是早早就在田野之间伏背插秧,割草喂猪,能识上些字便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这种成长在山野之间,又随着时代的洪流一头扎进革新世界的一辈人,除去少数那些发家致富的个例,余下的很多便是过着平淡日子的常人。
      这些开残疾车为生的司机,也是属于这类的普通人,只不过生活也远算不上富足。
      即便是乡镇已经日益现代化,高楼,大厦,车流,方方面面都已经朝着大城市靠拢,还是有着不少挣扎在温饱线边缘的家庭。
      温饱之后,又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顾安二人随便搭坐了辆残疾车,一路上也听着司机说了不少话,关于家庭,关于一些道听途说的政策之类的。
      顾安也很是热切地回应着。
      司机大叔这口方言味很重的普通话,让他倍感亲切。
      三轮摩托一路轰轰轰地开着,二十多分钟后停在了一条小路上。
      顾安付完钱,又和着徐桃夭下了车。
      “小徐,你说的那家店在哪呢?”
      “再往前面走几步,再往左拐就到了吧。”
      少女看着手机上一条美食小店的相关帖子,领着顾安又继续走着。
      二人的目的地是一家牛肉馆,这边的黄牛肉在边上的几座城市中一直小有名气。
      很多外地来客途经此处的时候,也会专门停下,尝个味道。
      要是再往沿着国道去到下个镇子,便能在马路边见到不少的牛肉馆子,一家接着一家。
      撑伞走了一小段路,二人在一条巷子口也走进了那家小馆子。
      馆子就是一栋落地房的一层,二三十平米大小,看上去也有了不少的年头。
      墙壁刚粉刷过不久,依稀还能见到原来的灰黄色。
      进门右侧的立式空调的颜色也差不多是被时间染成了这般。
      桌子边的墙壁上也固定着黑色的风扇,开关系着线的那种。
      一条绳子是风力的档位,另一条则是控制风扇摆动的。
      店里此时的人还挺多,十来张小桌只剩下最后一张。
      看着坐在桌边吃着牛肉,一边喝酒说话的客人,顾安安静地在那张空桌上坐下,看着徐桃夭和收银台前坐着的老板娘点着菜。
      老板娘四十出头的年纪,
      二人要了些酱牛肉,卤牛筋,还有一些牛骨

第104章 一间房还是两间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