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二章 却扇礼[2/2页]

从寒门新郎开始 武陵岛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子的由头,衙役班头、各方书吏、地方恶霸、甚至闲汉混子都会盯上张家夫妻,他们将再无一日安宁,甚至会有杀身之祸。小二持金于闹市就同一个道理。
      张哲混迹职场多年才懂得这些,可谁知道这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居然也懂得!只不过她虽然不说,但是范夫子、赵典史,甚至孟家老爷都已经看出了少女的顾忌。
      “如此甚好!”张哲一句定音,“我张家家资不丰,只是耕读传家,多了这些财货恐是取祸之道,不要最好。”
      听到张哲这话,孟传生和陈妈妈这才神色黯然的消停了下来。
      张哲把手从袖袋里掏了出来,一只金灿灿的金钗出现在了他的手中。
      “这乃我张家传家之物,正好送与娘子做却扇之礼。”
      见到这只钗子的造型和做工,全场人都看直了眼睛。
      这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明亮金色,明黄得耀目。一水明黄从头到尾,不带半丝瑕疵或者杂色。隔得近的人看的最是真切,那绝对不是金漆涂染,竟是用细密的金粉镶嵌了整个表面。
      离得最近的是陈妈妈和白鹭,她们看着这只钗子具是一脸的迷醉。那每一颗金粉都大小一般无二,她们何时看过如此光滑圆润的金钗?
      钗子中间那几朵小巧的银丝牡丹如真花般镶嵌在天工一般的浮云纹路上,钗子上头是一朵盛开的六瓣金箔桃花,垂下如玉的丝线,吊着两小块一模一样的心形玉片。
      这钗子着实是太美了!
      场中人里,赵典史最是见多识广,他敢断定只有大内最顶尖的高手匠人才能做出这种东西来。他看向张哲的目光愈发的柔和和热烈了一些。这个张哲身后定然有人!
      白鹭摇着头,不敢去接这钗子,她手脚有些不听使唤,生怕摔了这东西,一百个她都赔不起这东西。
      还是陈妈妈小心翼翼的接了过来,满是欣喜的慢慢的、仔细的插到了孟家小姐的云鬓之上。
      孟传生背着妹妹出了大门,孟母的哭声就从后方传了出来。
      门口的简单花轿不知被谁拆做了一堆木头,散落了满街。那赵典史的随从正取了一辆孟家的篷车与张家的中年轿夫一起把那头驴套上。
      那篷车顶上,还被中年轿夫取了巷中散落的红绸挂上,显得喜庆了一些。
      孟传生把妹子送上了车,就被衙役压着往回走,而陈妈妈则带着中年轿夫父子去里面取孟小姐的用具和书籍。
      张哲刚刚靠近篷车,就听到身后有人叫他,是范夫子端了一碗酒跟了出来。
      “新郎官出岳家门,怎么能不喝这碗酒,孟家夫妇央我送了来。来,张二郎,饮盛!”
      张哲恭敬的接过酒碗,就听范夫子语重心长的指点他:“孟家夫妇爱女心切,并不是不通事理,无非是不想在此时得罪一门亲戚而已。只盼着你们夫妇日后能得到吴家的照看,看此情形,此事不提也罢。所以,汝莫要放在心上。”
      张哲端着碗拱手:“夫子教训的是,岳父岳母爱女之心切切,如春蚕蜡炬,致死方休。小子自然省的!”
      范夫子笑了:“好个春蚕蜡炬,此喻不俗。可有典故?”
      “典故没有,诗句倒是有几句,请夫子品鉴!”
      张哲将酒一饮而尽,将碗送还范夫子手中,他轻轻敲击车辕,高声唱了起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歌声飘入院内,众人相顾失言,这张信之的诗才竟是倚马可待,而且这诗!绝妙!
      听到这诗孟家夫妇立即哭成了泪人。
      张哲停下了歌声,朗声念出了剩下了四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他对着门内大喊:“岳父岳母大人,千万放心,小婿定不会负了二老殷切之意!某夫妇就此告辞了,请二老多多保重!”

第十二章 却扇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