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5章 科举,丰县变化!![1/2页]

明末从马尼拉开始 一语成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比如主考官、阅卷官,都是考试前夕随机抽取,随机分配,杜绝作弊可能。
      来之前,户部尚书孙钫已经知道,攻打安南这些日子,大乾军获得银子两千六百万两,奴隶四十多万,其余物资不计。
      大乾能有这么大收获,主要是黎钧为了活命,交出了宝藏。
      奴隶不多,大乾军杀的太狠,安南性子又烈,只有四十三万奴隶。
      而且这些奴隶质量不是很高,有许多奴隶是老弱。
      大乾不嫌弃,奴隶嘛。
      能干活就行!
      镇南公赵四抬起头来,放下笔看着孙钫笑道:“孙尚书别急,安南距离南京路途遥远,战利品又太多,哪有这么快运过来?”
      “这么说,马六甲海战的战利品也没到?”孙钫继续问道。
      镇南公赵四笑道:“这是肯定的啊!马六甲海峡距离更远,哪怕海上运输速度更快,也不是一时半会达到。”
      说完,镇南公赵四疑惑道:“孙尚书,本公记得国库里银子充足啊,咋急不可耐过来要银子?”
      “哼!国库银子和战利品是两回事!”户部尚书孙钫冷哼道:“战利品一刻不到达,本尚书一刻不安心!”
      “呵!”镇南公赵四笑道:“孙尚书,本公记得科举日子快到了,你可是主考官之一。”
      “这事你不看重?”
      “镇南公慎言!”孙钫沉声道:“科举考试分府试、省试、国试三场。”
      “府试交给下面官员即可,不需要本尚书阅卷!哪怕到了省试,初审阶段,也不用本尚书阅卷!”
      “至于国试,最终结果只能交给皇上定夺,非孙某可以议论!”
      大乾科举分三场,只有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士子,才可以参加国试,与大明殿试差不多。
      与之不同的是,大乾科举考试内容不同,录取人数更多。
      通过科举者,需要到地方历练两年,知晓民情才可入朝为官。
      就算入朝为官,一开始职位也不会太高。
      大乾朝廷,不分官吏。
      理论上来说,只要某个官员足够优秀,政绩过人,哪怕是不入流官员,都可以入阁。
      孙钫点头,问道:“这些日子,大明和鞑子没啥动静吧?”
      “大动作没有,小动作不断!”赵四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摇头道:“杨嗣昌这家伙,可能是想吸引大军注意力,增加攻打安南难度。”
      “依皇上性子,短时间内,大乾军回不来!”孙钫身为户部尚书,知道许多事,开口道:“先让杨嗣昌蹦哒些日子,等拿下安南,再算总账!”
      “没错!”镇南公赵四点头道:“本公已命令襄阳和徐州方向大军,只要对方不杀过来,就不用管他们。”
      “行!既然战利品没到,本尚书就先走了!”孙钫说道。
      镇南公赵四起身相送道:“孙尚书慢走。”
      徐州,丰县。
      自大乾占领徐州以来,政清民和,百废待兴,丰县各业蒸蒸日上。
      县丞韩元善冲县尊钱德元恭敬道:“县尊,这些日子,境外来了三万多难民,垦荒良田十五万亩。”
      “论政绩,仅次于沛县,想来陛下回国,大人必能高升。”
      “善!”钱德元闻言,摸着胡须,笑着说道:“陛下攻打安南,百战百胜,今已占领东海路。”
      “前些日子,大将军张祷更是打下了北江府,想来北朝郑氏覆灭不远矣。”
      “北朝郑氏覆灭,南朝阮氏也坚持不了多久,攻占安南指日可待!”
      钱德元乃是江阴大明举人,家有清名,大乾占领江南,因祸得福,官升县令。
      钱德元对大乾感官极为复杂,一来是大乾杀官绅太狠,兔死狐悲下,对江南官绅有些怜悯,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
      随着大乾不断壮大,江南百姓安居乐业,盗匪绝迹,国富民强,钱德元对大乾多了一丝认同。
      不管大乾杀官绅是否过狠,但江南百姓,得了利益,过上太平稳定的日子是不争事实。
      尤其是见到大乾境内百姓,过得日子比大明时期,好上十来倍,几乎是天壤之别,此时钱德元才真正归心,效忠大乾。
      儒家核心思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乾或许杀戮过重,但平天下治国这点,无可挑剔。
      哪怕官绅再怨恨排斥大乾,这点亦是无法抹去。
      当了半年多丰县县令,钱德元眼界和知识面开阔不少,明白了之前的江南,虽然富饶繁荣,但这只是士绅地主的富饶,是虚假的繁荣,与普通百姓无关。
      不然为何大明治下的江南百姓,会有卖儿鬻女,无

第215章 科举,丰县变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