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祁镇已是大概明白了现在的处境,土木堡一败已是在所难免了。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损失。
      败可以,但是不能溃。
      败,只是输了,但只要不伤筋动骨,实力犹存,尚有可为。
      可一旦要是溃了,那就是全面崩盘,三代人的心血,毁于一旦。
      到那个时候,他朱祁镇就真是天下的罪人,罪无可恕。
      朱祁镇扶额,原主可真是作死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这位爷脑子一热,根本不顾客观条件,一拍大腿,我要学先祖,来一次御驾亲征。
      英国公张辅在筹谋亲征的时候,就强烈反对,给出了「秋暑未退,旱气未回,青草不丰,水泉犹塞,兵凶战危」的具体理由,告诉朱祁镇,此战凶多吉少。
      户部尚书王佐更是直呼,绝对不能去!
      大战在即,可朝廷猝不及防,毫无准备,匆忙备战,粮草只准备了一个月左右,士卒随身携带三天口粮。
      饭都不够吃,饿都饿死了,你怎么去打仗,哪来的力气打仗?
      可这位,他不管,饿死谁都饿不到他的头上。
      户部无奈之下,寻了个便宜之法,调配顺天府、山西布政司、保定等两省七府的夏粮至大同宣府交付。
      一出关,一切都像张辅和王佐预料的那样,老天爷不给面子,粮食不足,大军行至阳和,没打就显疲态。
      朝廷政令尽出王振之手,军令一日三改,军心涣散到了极致。
      兵部尚书邝?福?粤??乃旮吡洌?蛟谥炱钫虻拇笳释猓???灰梗?八抵炱钫蛲吮?
      但朱祁镇似乎非要过硬不成,非得继续亲征。
      等后来朱祁镇觉得不能打了,准备跑回京师的时候,大朝臣们一致同意,并且规划好了路线和行军路线。
      几个以英国公张辅为首的将领,以王佐、邝?肝?椎奈墓伲?踔撂岢隽嘶噬舷茸撸??嵌虾蟮木龆ā
      当时也先再次南下大同,兵情凶险,朝臣们准备先把皇帝送走,但是朱祁镇执意要大军随行。
      等到了土木堡,这厮居然犯了军事冒险主义,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这个时候,大局已定,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拦这场悲剧的发生了。
      这些将官们真的是忠勇至极,在土木堡惊变的时候,随驾文武大臣几乎全部战死殉国,只有少数几个侥幸逃脱了战场。
      做皇帝能昏庸成这样,也算是旷古烁今了。
      朱祁镇只觉得头痛啊……
      “陛下,陛下……”
      王佐唤了两声。
      “朕无事,张国公,朕问你,咱们现在还有多少人马,也先又有多少人马?”
      朱祁镇要弄清楚自己手里的底牌,敌人还有多少实力,这才是做出决策前的必要条件。
      张辅略加思考:“回陛下,我军大同分兵一万五千骑,成国公所率四万骑兵以外,我大军尚有十万主力,其中马军四万,各营步军,火铳兵,炮手加起来足足六万有余。
      至于瓦剌,瓦剌兵分三路,一路攻辽东,一路掠夺甘肃,围困大军乃是也先轻率的中路大军,马军六万,步军不到三万。”
      六万骑兵,三万步兵,撑死了十万人。
      这就是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最大的区

第四章 朕有一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