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9章众志成城[2/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夏粮的主产区为中原、京畿一带,这两地遭受了严重的战争,没指望。
      如果可以,杨易愿意捐资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但是偌大的国家,需要的钱粮非私人能够承担的。还得另寻他法。
      杨易面色凝重的对几位亲近的下属说道,“国家财政的严峻形势你们看到了,表面上战乱平息、风平浪静,实则外强中干。陛下信任我,破格提拔我一个无功名的人物做了司农,我责无旁贷,必须为圣上分忧。你们都是我调过来的,难为你们与我一起来面对这样的困难,其实你们都是能干之人,在哪里做官都能舒舒服服的,而不必同我一样面对这么多困难。诸位如果不愿意,可以提出来,我可以想办法为你们谋求更好的职位!”
      众人沉默,户部的工作压力确实太大了。牛廷麟试探的问道,“食君禄当为君分忧,再苦再累卑职不会皱眉头,但是财政拮据,卑职实在没有良策啊!”
      “我大明地大物博、黎民亿万,其实不缺钱粮,而是国策偏颇。”杨易眼中精光闪烁,“要彻底解决朝廷财政需要大破大立,非朝夕能成。目前,我们要解决短期钱粮所需,办法有很多,但是有风险,所以给诸位一个考虑选择的机会!”
      众人听出了弦外之音,再次沉默,尤其是曹溶、何复、牛廷麟,他们皆有官身,跟着杨易冒险轻则仕途断送,重则丢掉性命,个中厉害需要权衡。
      何复打破沉默,“何某读书,读的是济世之学。圣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奈何某才疏学浅,空有抱负无所施展。在官场中自甘堕落,碌碌无为。若是能跟着大人能为国库充盈贡献一分力量,何某听凭大人差遣!”
      牛廷麟和曹溶也表态,愿意追随杨易。
      见部下众志成城,杨易豪情道,“好,我们就做出一番成就让天下人看看!”
      ……
      文华殿偏殿,崇祯坐在龙椅上品尝江南送来的供果。这座偏殿盛放有冬天储存的冰块,即使外面烈焰当头,殿内却凉爽惬意。
      兵部尚书杨嗣昌坐在锦墩上,向皇帝汇报工作,“……东虏豫亲王多尔衮率密使团已经抵达京师,微臣做了妥善安置,以防消息走漏……初探对方口风,条款与东虏公主所说大体差不多……这是东虏皇太极给陛下的手书,请陛下御览!”杨嗣昌从怀中掏出一封信。
      崇祯用毛巾擦拭双山,打开信件,信中皇太极大谈两国和平的重要,以及他对和谈的诚意云云,全是大话套话。崇祯的目光转向落款时间,落款时间没有采用明国的崇祯纪年,也没有采用清国的崇德纪年,而是采用了干支纪年,己卯年。
      崇祯让杨嗣昌看信,“皇太极未表年号,文弱以为何意?”
      杨嗣昌快速看完信,“皇太极乃雄主,自然不甘服软,然此番南下遭受重创,加之国力疲敝,和议成唯一选择。前番和议皆因主从不清而葬送,不表年号暗示可遵大明为正,又保全其颜面!”
      一直以来,大明朝野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以为议和便是对方乞和,是明朝施舍、恩赐,一定要对方就范,始终放不下大国那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架子。

第539章众志成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