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4章国有企业[2/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户部的供给远远不够,因此户部每年在定额从地方加征之外,往往又临时额外加派,更重要的是有赋税征收权。
      万历之后,工部的赋税征收权越来越大,甚至侵蚀了户部的征收份额,导致工部与户部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杨易掌管户部,自然不能给工部好脸色。
      刘遵宪怒目圆瞪,“京师城墙修缮,内阁商议由户部出资,你也是答应了的,想反悔不成?”
      见刘遵宪很生气,杨易叹道,“大司空咄咄逼人啊,既然你要掏空太仓,晚生资历浅,劝阻不了。但晚生有几个条件,否则绝不答应!”
      刘遵宪一愣,什么叫我要掏空太仓啊,正待发怒,就听杨易侃侃而道,“条件有三,第一,户部要铸造铜钱,宝泉局的设备残缺不全,工部可得修好了;第二,通州太仓仓库受损严重,工部也得修缮一番;第三,遵化铁冶作坊日渐落败,在你们工部手里埋没了,就交由我户部打理吧,京畿周边的铁矿、银矿、煤矿等工部下属的矿场和工匠也交由户部。”
      杨易丝毫不看刘遵宪阴沉的脸色,继续道,“若是大司空应允,修缮京师城墙的银子立马拨付,而且完工之后,户部再额外拨付十万两银子与工部。如果大司空不答应,那你就弹劾我吧,晚生经历过的弹劾很多,不差你这一份!”
      被一个晚生要挟,刘遵宪怒气冲冲的走了。杨易也没了喝酒的兴致,回到雅间与兄弟们简单短交流之后就散了。
      ……
      刘遵宪终究没有弹劾杨易,他应允了杨易的条件。修设备、修仓库,是工部本分之事,很好办。但是遵化铁冶作坊和工部下属的矿场不是两个尚书私下里商议就能随意划分归属的,必须经过内阁、司礼监和皇帝的批准才行。
      按正常程序走吧,六部商议、内阁讨论、言官们没完没了的纠缠,没个一年半载是成不了的。打蛇打七寸,杨易直接找到崇祯,长篇大论说了一通,什么国营企业的概念,什么试运行等等。崇祯听得云里雾里的,但是有一点他是听明白了,杨易搞得什么国营企业,每年能为内库提供十万两税银。
      看在银子的份上,崇祯同意了。于是直接下旨,将遵化铁冶和京畿内工部的矿场交由户部打理。遵化铁冶是工部下属的重要炼铁作坊,巅峰时期年产生铁熟铁百万斤,但到了崇祯时期,越发没落。此时年产生铁熟铁不足十万斤,主要收入不是炼铁,而是工匠的坐班银。因为明朝的匠籍制度,工匠必须到朝廷下属的各类作坊无偿服役,有的工匠不愿意去,于是就交坐班银替代服役。
      因为鞑虏多次入寇,京畿的矿场都受损严重,很多矿场荒废。换句话说,没什么油水。所以,崇祯旨意一下,也没什么反对声,于是就成了定局。
      杨易雷厉风行,迅速办理好交接手续,立马派人接管。“大明矿冶公司”的牌子在户部衙署内一个小院内挂了出来,曹溶兼任公司总管。别人不知道这个公司的含义,但杨易清楚,这是杨易对办“国有企业”的一个尝试。
      ……

第534章国有企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