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万历年间,比之武清侯、成国公、英国公的园林年年修缮、扩建差远了,很多宫殿年久失修,微臣提议大修紫禁城。”
张世泽、朱纯臣面面相觑,你要拍皇帝马屁,别把我们当背景墙啊!朝臣们惊讶不已,修缮宫殿可不是小事,往往要耗费巨大的国力才能实现,万历为了修建大殿,几乎将太监们从各地搜刮来的银子挥霍殆尽,搞得民怨沸腾。
然而这都不算什么,杨易接下来的话让他们更为震惊,只听杨易道,“京师乃国之根基,确保京师稳定为重中之重。微臣了解到,京师各部衙门下的底层官吏薪俸拖欠严重,导致衙门效率低下,很容易出问题。户部希望与各部通力合作,争取在正月之前解决近两年的拖欠问题,以彰显陛下的仁德。”
解决官吏的薪俸拖欠,这是好事,因为拖欠的问题,底层官吏的怨气不小,甚至出现高官被底层官员打黑棍的恶行事件。不少朝臣对这个建议表示赞同,但他们很好奇,这笔钱粮哪里来!
杨易不顾官员们的惊讶,继续道,“漕运时断时续,速度太慢,严重影响朝廷的规划,微臣提议修建京师直达扬州的直道,加快南北两京的人员、物资流通。”京师太依赖江南了,几乎所有物资都依靠江南的漕运,修建南北通达的“高速公路”是必然选择。这条直道将横跨黄河、淮河等众多河流,之所以将终端选择在扬州,是因为长江太宽阔了,黄河、淮河上的桥梁勉强能够修建,但长江大桥做不到。
前面有了苏州到上海的直道,朝臣们对直道有初步理解了。京师到扬州两千多里,以直道的标准来修建,耗费难以计数。
薛国观干咳两声,“杨司农,国家刚从战乱中安定下来,百废待兴。汝的计划实在宏大,老夫想知道,钱粮从哪里来?如果强征民役,恐怕会引起民乱。”
崇祯看了杨易的折子,颇为心动,他盯着杨易,崇祯也想知道钱粮从何而来。
杨易胸有成竹道,“钱粮嘛,想想办法总会有的!”
众臣眼镜碎了一地,如果他们有眼镜的话!
……
朝会结束后,杨易上疏的三条建议迅速传遍京师,最令人振奋的是解决底层官吏近两年的拖欠问题。京城的底层官吏太多了,沾亲带故的几乎能影响半座京城的人。他们深受朝廷拖欠钱粮影响最大,杨易的提议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令他们欢欣鼓舞。
户部的底层官吏是最先受益的,他们已经拿到了拖欠的钱粮,对杨易那是感激涕零。
当然了,也有很多人对杨易布满,那就是军方的人。杨易提出解决京城官吏的钱粮,却一字不提解决军镇将士的钱粮。
朝会结束,杨易前脚跨进户部大院,洪承畴、孙传庭两位总督就后脚跟了进来。杨易不得不安排茶水招待,这两位总督同杨易都有交情,在陕西,洪承畴对杨易不薄,孙传庭更是对杨易有恩。
杨易很热情的招待,一番寒暄之后,孙传庭开口道,“清华在朝堂上提出的三条建议,个个花费不菲,解决京城官吏的薪俸,足见坦荡胸怀。但是,清华忘记了边镇的军饷,你也知道,边镇都是寅吃卯粮,将士们不容易,是不是应该考虑下!”
杨易品品香茗,悠闲道,“哦,军饷啊,这事兵部都不急,你说我这户部能着急么!”打起了官腔。
第530章三条建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