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多尔衮知道明军火器厉害,降卒就是用来做炮灰的。清军的火器也很强大,红衣大炮、弗朗机轻重型炮、大将军炮、虎蹲炮等,大小火炮数量不下三百门。火炮“专家”孔有德亲自指挥炮队。两万汉八旗步卒全部装备火枪,火绳枪、鸟铳、三眼铳等明军常用火枪都有。满八旗中有重甲骑兵,除了弓箭、战刀,很多人也配有火枪。
清军并非只有骑兵、步卒、炮队,也有很多其他兵种,战车队、盾车、火雷、火箭等等,只是他们的火器没有明军那样规范,但是数量不少,很多都是从明军那里缴获来的。
敌人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但明军装备有优势,三百门野战火炮大小统一,拍在阵地上,蔚为壮观。两百辆铁制马车,是杨易的秘密武器,它们将是原始版的“坦克”,而且可以不用借助马力,里面的士卒如同踩自行车一样推动铁厢前进。
……
清军阵营中有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围着面纱,她就是陈楚楚。她肩负着议和的使命,这场战争的结果意味着和议条款的改变。按理说,她是明国使者,应该在明军阵营,但是她对明军持悲观态度,加之要与多尔衮商议,就索性留在了清军阵营。
陈楚楚的旁边是雅图,雅图望着远方明军中军大纛,虽然看不清人脸,但他知道那面旗帜之下就是杨易。可惜他是敌人,今日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雅图的思绪不禁飘向那个小山村,在那里,杨易细心为她调养身体……两行清泪潸然而下。
陈楚楚装作漫不经心,“公主舍不得杨易?”
雅图瞪了她一眼,“本宫和杨易之间的事,轮不到你插嘴!”
陈楚楚不说话了,其实她的心态也很复杂,毁自己清白的那个男人此时却在为明军的尊严而战,于公,她希望杨易获胜,于私,她希望杨易死在乱刀之下。
……
杨易坐在中军高台上,用千里镜查探清军阵型,他的头顶一面巨大的烈焰旗随风飘扬。陈启新带着几个文吏站在身后,杨廷麟也在。杨廷麟这老头,之前对杨易离经叛道的行为非常反感,但是经过卢象升之后,对杨易的观感有所改变。他本来在京师,听闻杨易对决多尔衮,这老头热血沸腾,带着一个仆人,冒着被清军游哨抓捕的危险,来到天津卫,要助杨易“一臂之力”。
杨易手臂一挥,明军率先开炮,拉开大战的序幕。明军开炮,清军的火炮跟着响了起来,几百门火炮同时开炮,炮声惊天动地,黑烟弥漫。因为双方的距离都在火炮射程之外,所以都没什么损失,无法让大家看了一通火炮发射表演。
既然够不着,那就近点发射,明军用马车拉着火炮前进,把前沿阵地往前推进,在继续发射火炮。明军火炮制式统一,全是开花弹。清军火炮,则品种复杂,炮弹实心弹为主,只有少量的开花弹。清军火炮移动麻烦,要士兵抬或者推,而明军火炮装备的“现代科技”,车轮全是滚珠轴承,摩擦力小,橡胶轮胎,不易陷入泥地。清军火炮全是木质车轮,嘎吱嘎吱的,又容易陷入泥地。
火炮机动性高,就带来了战术的改变。明军以五门火炮组成一个小队,灵活机动的对敌军进行炮击,距离不够,就前进一些,继续炮击。
第491章卫河之战(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