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多尔衮收敛笑容,眼神凌厉的盯着雅图,“我知道你与杨易有生死之情,但是,杨易是我们的敌人。你不会徇私情吧!”
问题问得很直接,雅图回答也很果断,“我是大清的公主,生死皆为大清,绝不会因私情而罔顾大义。若是战场上相见,我会第一个杀了他。”
“很好,没有忘记你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多尔衮满意雅图的回答,他起身踱步,“你比谁都清楚,杨易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短短数载,从无名小卒登上三军统帅之位,太可怕了。此人不能为我所用,就务必除之,否则,必是大清劲敌。”
雅图道,“后日大战,我大清必胜,在战场上将杨易除掉!”说出这话,雅图心里隐隐的痛。
“能在战场上将杨易除掉自然再好不过,但是可能性很小!”杨易身为三军统帅,将士们必然奋力保护他,多尔衮认真道,“战场上除不掉,可以战场下想办法除之。”
雅图咬牙道,“我可以近身刺杀他。”
“有这机会当然好,可以细细谋划一番”多尔衮赞赏道,“不过,杨易今非昔比,护卫如云,对你的信任会保持一定距离,不容易得手。”
雅图想起去见杨易时,被缴械的场景,杨易对他有感情不假,但是保持了戒备。
“杀人的手段有很多,只要我们不遗余力的做,就一定能实现”多尔衮充满信心。
……
杨易在卫河之南决战鞑虏的消息迅速传遍京畿,无论朝野还是民间,都屏气凝息等待结果。有人希望杨易战死沙场,但更多的人希望这场决战能打出大明的军威、国威。鞑虏入寇半载,京畿、山东哀鸿遍野,人们压抑着胸中的悲愤,他们需要一场胜利来倾泻。
然而,清醒的人都知道,此战败多胜少。因为杨易这名义上的督师只有三万之兵,而清军是八万,仅从兵力而言,结局似乎没有意外。
洪承畴在通州,心乱如麻,他在盘算着此战的结果,如果杨易获胜,他会毫不犹豫的率领大军痛打落水狗,然而算来算去,他算不出胜利的希望。毕竟,战争终究是要结束的,此时的立场决定战后的地位。没有战功,他这总督之位如坐针毡,还要背后被人戳脊梁骨。只能静观其变了。
高起潜则没有任何顾虑,管你杨易打生打死的,有圣谕老子就出兵,没有圣谕,老子就歇着。
孙传庭在保定府,多次上疏请求配合杨易作战,均被兵部否决,严令他不得妄动。无奈之下,孙传庭秣马厉兵,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其实,最纠结的莫过于崇祯,他得知传旨的王德化被杨易软禁,没有发怒,反而显得平静。豪格率军威逼京师,不过耀武扬威而已,对京师并没有实质性威胁,洪承畴和高起潜的军队近在咫尺,随时可以救援,崇祯也并不担心。
崇祯不过利用豪格,想将杨易从天津调走,给清军北返一条通道,早日结束这场战争,同时加快和谈议程。但是,这次鞑虏入寇,如入无人之境,将大明的尊严狠狠踩在地上摩擦,还损失以为总督。从内心来讲,崇祯又希望杨易狠狠的将鞑虏揍一通。
崇祯知道,杨易兵力不足,但是他又舍不得将大明仅存的老本全部搭进去,在这种犹犹豫豫、纠结的心态中,形成了现有的局面。
决战之势已无可更改,崇祯还是希望杨易能打出振奋国人士气的一仗,为此,他专门摆驾到太庙祈福。
第490章纠结的崇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