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丰不是自己能啃动的。
密丰军民则欢喜不已,奔走相告。一个多月来,南城的炮火声、厮杀声让他们寝食难安,深怕在睡梦中,清军就攻进城来。这一个月,密丰军顽强作战,同清军在南城鏖战,终于保住了密丰。
南城堆满密密麻麻的尸体,很多地方尸体叠了一层又一层,幸好是冬天,否则尸臭难闻。密丰军民们欢呼着胜利,也有很多家庭哭声不断,他们是牺牲将士的家属。密丰军战死五千人,伤近万人,幸好密丰军一向重视医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伤亡的密丰军士卒多为新兵,因为主力都被杨易带走了。
密丰军伤亡惨重,清军的伤亡也不轻,仅满八旗就战死三千,蒙古仆从军、汉人军队、降卒伤亡近三万。豪格对仆从军、降卒的伤亡无所谓,但是满八旗的损失让他肉疼。
在被围困的日子里,农场高层管理团结一心,管理好全城军民,徐若惜经常出现在公众场合,稳定军心、民心,慰问伤残士兵、上香祈福等等,是个尽职尽责的“主母”。因为抢先收割了作物,农场的粮食不缺,所以军心、民心稳定,没有出乱子。
徐若惜去行署嘱咐众人做好善后事宜,刚回到宅子,翠儿拿着一封信过来,“小姐,姑爷的信”信是赵依派专人送来的。
徐若惜打开信,眼泪忍不住的流下来。信中,杨易对她进行了表扬,说她做得很好。这一个多月,徐若惜神经高度紧张,还有安抚民众,深怕自己把夫君的家业给毁了,压力可想而知。毕竟,论年龄,她不过二十岁左右,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这样的压力。夫君的宽慰,让她一瞬间破防……
……
杨易回到天津,踌躇满志,不仅仅是封侯爵,而是崇祯认可了他的方略。二十万大军在手,杨易要大干一场,那就是打残清军。
大的方略有了,那就该细化具体战术,杨易同将官们熬夜商讨,进行军事推演等等。但是,几天之后,杨易傻眼了。
孙传庭是保定总督,朝廷命其率军驻扎保定,防范鞑子西窜;朝廷调高起潜的关宁铁骑驻守真定,防止鞑子再度南下;洪承畴被任命为蓟辽总督,驻扎通州。拱卫京师;刘宇亮、陈新甲率领的宣大军队进驻房山,防止鞑子对京师形成包围之势。
什么意思?我不是勤王兵马总督师么?你朝廷把军队指挥完了,那我是什么,摆设么?杨易愤慨不已,连上三疏质问,结果等来的不是崇祯和朝廷的解释,反而是明确了他的军队范围,就是三万从湖广带来的军队可由他指挥,其余军队无权节制。在禹城协助杨易的曹变蛟、王廷臣、白广恩、周遇吉、黄得功诸部必须“各回各家”。
杨易气急而笑,大骂杨嗣昌一通,却又无可奈何。这完全是卢象升遭遇的再版,兵力一分再分,最终战死沙场。杨易不知道自己是否同卢象升的结局一样,但杨易不甘心,不认命!
三万从湖广带来的军队,经过几次战斗,减员不少,只有两万多人了。以这点兵力而言,要想沿卫河建立防线,那是万万不够的。
杨易拍案而起,“既然没法防御,那就主动出击!”
……
第486章再版卢象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