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是蒙古兵。”杨易本能的意识到,这支蒙古兵可能会在将来起到奇兵的作用,所以尽量不要暴露,否则会遭到满清的报复。
“奴家,记下了”
……
在会馆歇息了一夜,翌日一早,杨易就带着护卫队出城奔赴天津。
杨易出城门时,一辆避让在路旁的马车,窗帘掀开一角,一道目光迸射出来。但杨易可没精力来揣测这道目光的含义,因为他的心已经奔赴在去沙场的路上,他甚至没有注意到这辆马车。
“登徒子!”车内传来一声啐骂声。
坐在车架上的瘦削汉子听到了,眉头一皱,“小莲,不可无礼。杨易贵为总督,与鞑虏血战,扬我军威,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以后不可再口出辱骂之言。”这汉子就是陈楚楚的护卫兼马夫马一天。
车内坐着陈楚楚、小莲主仆二人。小莲对马一天是敬畏的,不敢反驳,赶紧闭嘴。
陈楚楚叹道,“杨易如今统领三军,不是当年的落魄之人,小莲,以后你说话注意点,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我也救不了你”论身份,杨易贵不可言,不是你一个仆人能评论的。杨易要杀你一个丫鬟,比捏死一只蚂蚁还容易。
马车进入城内,向着皇宫的方向。多尔衮为了展示议和的诚意,释放了陈楚楚,允其自由出入,此番入京,陈楚楚是来汇报和议进展的。
崇祯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了陈楚楚,陈楚楚呈上一封信,“陛下,这是虏酋多尔衮的信,请陛下一阅!”
多尔衮在信中再次强调,此番南下是为了报复半年前议和不给回音,同时又提出满清对议和是充满诚意的,希望永罢刀兵云云。
崇祯看了信,面无表情,“老生常谈,了无新意!”
陈楚楚恭敬道,“陛下,微臣感觉多尔衮这次很有诚意。”
“哦,说来听听”崇祯喝了一口燕窝汤,漫不经心,可能杨易给了他决战的勇气,对和议之事冷淡了些。
陈楚楚道,“多尔衮提出以双方实控地为界,他们不再要求我们交出宁锦,他还说,可以派兵助大明剿贼!”
“哼,流贼已经被剿得差不多了,不需要他们”崇祯冷哼一声,“宁锦乃关外屏障,不可能交与他们,说跟没说一样。”
陈楚楚明显感觉到崇祯对和议冷淡了许多,继续道,“多尔衮指责我们任用杨易为总督,杨易乃主战派,对双方和议不利,要求我们撤掉杨易,还嘲笑杨易的卫河防线,根本无法挡住他们的进攻。”
崇祯将碗重重掷到宫女手中的托盘上,“笑话,杨易乃朕之肱骨,是朕对付鞑虏的利刃,朕还没有昏聩到自毁长城的程度。卫河防线牢固与否,他们试试就知道了。”
陈楚楚想了想,道,“陛下,微臣对杨易的部署了解一二,就是利用运河、卫河阻挡鞑虏北返。防线绵延数百里,真能做到处处设防么?”
防线太长,清军可以择机选择一处或多处突破点,崇祯也意识到这点,但具体应对措施,不是他这个皇帝操心的,那是杨易应该操心的。
陈楚楚补充道,“其实防线并不能阻挡鞑虏北返,臣以为杨易的核心战略是死拼,用我们的勇士去消耗鞑子兵。只是不知道我们京畿二十万勤王之兵能拼掉多少鞑子兵。”
第485章死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