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而杨易做到了。刘国能两路大军分别迂回到张献忠、罗汝才的后路,实现了杨易围剿流贼主力的意图。
左良玉猜不到杨易是如何将刘国能招降的,但他猜到了杨易宁舍外围官军而冒险采用刘国能军队的原因,那就是杨易对外围官军,或者说是对左良玉、陈洪范、刘良佐这样的将领极度不信任。
杨易认为左良玉、陈洪范、刘良佐这样军阀化的将领,将私利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自己强行压制住他们,并不代表他们心悦诚服,在合适的时机,他们只会落井下石,还会对自己展开报复。
国家战乱太久,流贼必须平息,杨易不容任何错漏导致剿贼战事功亏一篑,所以他选择历史上投诚后没有再叛的刘国能,而不是心怀鬼胎的左良玉、陈洪范这些将领。
不选择外围官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杨易要看看左良玉、陈洪范之流会不会落井下石,勾结流贼,只要他们敢有异动,那就是除掉他们的机会。在杨易眼里,左良玉、陈洪范之流就是官军中的败类,必须清除。
左良玉再次明白,自己就在杨易的黑名单上,胆敢有异心,就会被杨易毫不留情的清除。现在他知道了,李重镇就是执行杨易“清除”命令的人,这个人是他和陈洪范从来不会联想到的人。
若是左良玉和陈洪范真有异动,他们首先要防备的是杨易的嫡系密丰军,其次杨易的走狗刘良佐。万万不会防备李重镇,因为李重镇是辽兵,辽兵南来滋扰地方,被杨易一顿收拾,辽兵将领徐盛和多位劣迹斑斑的军官被斩,祖宽现在还被关押在谷城。
按正常逻辑来说,李重镇应该恨杨易才对,他应该跟着他们造杨易的反才对,偏偏没想到,李重镇也成了杨易的走狗。李重镇提前得到杨易的手令,派兵秘密埋伏在左良玉和陈洪范的防区,一旦对方异动,当场剿杀。
李重镇成为杨易的“走狗”不难理解,李重镇就是个头脑简单的武夫,说几句话都漏洞百出。但是他信奉强者,杨易既是他的上司,也是强者,他李重镇就是服。
想通一切,左良玉后背冷汗直冒,杨易已经将每一步都算计好了,既要剿贼,还要清除官军中的败类。他再次庆幸自己没有头脑发热,做出鲁莽之举,陈洪范应该感谢他,正因为左良玉没有马上答应,他陈洪范也没有立即行动。杨易的“清除”行动也就没了施展的对象,而胎死腹中。
不愧是敢同天斗,同地斗,同满朝文武斗的人物,杨易在一片逆境中能越混越好,非是无因,他胆大心细,谋定而后动。左良玉生出有心无力的挫败感,对杨易了解越多,越是让他自惭形秽。
李重镇临走时告诉左良玉,“副总理钧谕,流贼溃败在即,命吾等扼守住各条要道,防范流贼逃窜,尤其是张献忠、罗汝才等贼渠,务必剿杀。谁敢放水,严惩不贷!”
……
刘国能的反水,给流贼带来极大的恐慌,他们已经没有追杀杨易的心气了,他们唯一要考虑的是如何逃出官军和刘国能的包围圈。
围剿老君山的流贼联军土崩瓦解,各自寻找逃生之路……
第461章后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