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又矮了一截。
“痛快倒是痛快,”刘良佐哀叹,“我们上了杨易的贼船,以后能不能下船都不知道了”漏洞百出的襄王府事件,肯定会被有心人留意的,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被翻出来,搞不好他杨易被问责,他刘良佐会被斩首。
刘泽谷道,“杨易做的诛九族的事儿还少么?不一样活得好好的,还不断升官,大帅无须担心。反倒是我们大树底下好乘凉,你看左良玉手下还剩几个兵了,很多总兵的兵力都被削弱了,但没有动大帅你。”
刘良佐想想也是,自己也算幸运了。
“副总理钧谕”一个行辕的传令官进来了,刘良佐不敢怠慢,整整衣冠,恭敬聆听钧谕。
传令官道,“副总理钧谕,一万石粮食不够用”
刘良佐差点一头栽地上。
冒着诛九族的风险搞点粮食,居然嫌少。
……
三日后,一支船队逆流而上抵达襄阳城东的码头,汉水正是丰水期,船只吃水很深,除了借助风力,还有庞大的纤夫队伍拉纤。
杨易带着熊文灿和一众文武官员抵达码头,大批脚夫从船上搬运军火上岸,尤其是一门门轻型野战火炮被拖拽下来。
负责押送的是魏大勇,魏大勇大步来到杨易面前,行军礼道,“报告大人,两百门火炮,四千支火枪,炸药包一万包,手榴弹十万枚,铅弹五十万个……下一批军火将在半月后运抵。”
杨易回礼道,“辛苦了,做好交割”
“是”魏大勇一个立正,然后同陈启新做交割去了。除了军火,此次还有一千密丰军士兵,他们是来补充伤亡的。
杨易对熊文灿和一众文武官员道,“为了剿灭流贼,我会从密丰军中调配大量火器给友军,各位将官可派司吏去仓库支取。这批火器在朝廷的调拨范围之外,也算我密丰军对友军表示的善意。”也就是说,这批火器是杨易自掏腰包为官军提供的,将有助于提高官军的战斗力。为了剿灭流贼,杨易是下了血本了,自带干粮为国征战不说,还要提供先进的火器武装友军。
众人深受震撼,且不说副总理的这份“高风亮节”,就是副总理的这份家底深不可测啊!装备精良的密丰军完全就是银子堆起来的,还能为友军提供大批精良火器,这得有多大的家底才能实现啊!
左良玉的脸色阴晴不定,心思极度复杂,被杨易生擒可以说是运气使然,但是杨易的“家底”是他左良玉远远不及的,无论他搜刮劫掠多少府县,他都追不上。密丰军的后勤几乎不用依赖朝廷的补给,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密丰军依托长江水道在沿岸建立多个补给点,而且雇佣商人为军队提供补给。可以说,密丰军不屑于劫掠地方,因为他们的东主太有钱了。而他左良玉若是不劫掠地方,根本就养不起自己的军队。
这几日,左良玉对密丰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的结果让他惊骇不已。更让他惊骇的是杨易这个人,左良玉清晰的记得几年前第一次进京贩鸡的杨易带着几份稚嫩,却有面对权贵不折腰的傲气。时光如梭,几年后,当初的少年却成为总理五省军务,能决定国家安邦的大臣。左良玉生心里出“我不如杨易也”的哀叹。
第445章不如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