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1章桐城[2/2页]

穿越明末成难民 凤凰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左良玉和陈永福在南阳剿贼、监军张大经携陈洪范、车登科、马犷在勋阳、襄阳剿贼;监军刘元斌、卢九德带勇卫营周遇吉、孙应元等部在德安、黄安一带剿贼……”史可法继续道,“熊总理已经传檄各军,征调精锐向桐城方向靠拢,力争将流贼主力一举歼灭。”
      理想很不错,但现实很骨感。流贼一直采取流窜作战的方式,一有风吹草动就分散逃窜,恐怕不会给官军合围的机会。杨易叹道,“但愿如此!”
      ……
      桐城,一座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城市,人文荟萃、名流辈出,有明一朝,科举、仕宦、名臣、忠杰、大儒之士数不胜数。出现了方氏、钱氏、张氏、姚氏、左氏等具有经济实力的名门望族,这些大家族普遍注重家风、学风,以学术互相砥砺,以至于桐城讲学日盛,著书立说蔚然成风。
      正因为桐城的文化底蕴,出了很多官宦,他们同流贼处在天然的敌对立场上。桐城上下面对流贼众志成城,在明末山河破碎的战乱中,与桐城近在咫尺的大别山一直是流贼活动的重灾区,流贼多次进攻桐城,而桐城始终没有沦陷,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此时的桐城宛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被十万流贼团团包围。城楼上,县令杨尔铭望着城外漫山遍野的流贼面色忧愁。标营千总张韬对杨尔铭道,“大人放心,我桐城将士将誓死保卫桐城,绝不让贼寇入城。”
      杨尔铭道,“只要我们能坚持一段时日,朝廷援军必会到来。”杨尔铭转身对县城主簿道,“入城的难民一定要做好赈济,保证他们的温饱……对了,府库钱粮足否?”流贼铺天盖地而来,周边的百姓纷纷涌入城内躲避。
      主簿道,“禀县令,这两年受战乱影响,府库一直入不敷出,多靠乡绅大户输捐,昨日他们又输捐不少,够支撑一段时间。”
      乡绅孙颐、姚孙??再次表示,“大人放心,只要需要我桐城士绅绝不吝惜。”桐城的乡绅确实够开明的,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比之宁死也不舍财的某些藩王强多了。
      杨尔铭很欣慰,“我们军民一心,桐城就是铜墙铁壁,何惧贼寇!”
      孙颐不解道,“桐城被围十日了,怎么还不见史军门派援军过来?会不会消息没有传过去?”
      千总张韬道,“流贼这么大声势,史军门不可能不知道消息,调兵遣将需要时日。”
      杨尔铭点点头,“流寇倾巢而出,不可能紧盯着我们桐城,肯定有别的图谋,想必史军门已经在同他们周旋了”
      姚孙??道,“听说朝廷任命了一位五省军务副总理,此事可否属实?”
      杨尔铭道,“属实,朝廷公文我已经收到了,只是没有公之于众。”
      姚孙??不解,“何故隐瞒?”
      “因为这位副总理你们可能不喜欢。”杨尔铭苦笑道,“他就是上海知府杨易。”桐城文人多,儒士多,他们中不少人弹劾过杨易呢!
      “朝廷糊涂啊,怎么能任杨易这妖孽为总理呢!”孙颐捶胸顿足道,“杨易小儿,败我礼教、离经叛道,与流贼无异……”
      ……

第401章桐城[2/2页]